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陳慶祝,安徽泗縣人,副教授,現任教於東莞理工學院。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獲文藝學碩士學位、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學位。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主要從事文學理論、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化理論研究。先後在《文藝研究》、《文藝爭鳴》、《當代文壇》、《外國美學》等刊物上發錶論文十多篇。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陳慶祝
出品人:
頁數:205
译者:
出版時間:2009年7月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70011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選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文論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文學的本質、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的邊界、中國文論的身份,對它們進行深度的挖掘,討論瞭二十世紀最後十年間中國文論演化或日“轉型”的過程,並將自身置於曆時與共時的坐標中。在曆時軸上,顧及八十年代甚至此前的中國文論;在共時軸上,緊密聯係同一時期的西方文論,通過比較的視角,用自己的觀點,論述這一“轉型”並構建它自身。

目錄:

第一章 解構與建構、接受與利用——90年代文論轉型的話語策略

第一節 90年代文論轉型的思想背景

一、“轉型”與“範式革命

二、“現代性”終結?

三、“反思的審慎的現代性

第二節 90年代文論轉型的生成語境

一、90年代的社會和文化的“轉型”

二、90年代的文學轉型

三、審美主義文論的睏境

第三節 90年代文論轉型的話語策略

一、現代文論的生成路徑

二、90年代文論的話語策略

第四節 文化接受中的闡釋和接受研究的方法

一、文化閱讀中的闡釋及客觀性

二、文化接受的分類

第二章 文學本質的播散

第一節 後現代在中國及其對文論本質問題的影響

一、貌閤神離的復數後現代主義

二、選擇的意義:我們需要何種“後現代”?

第二節 後現代語境中的“世界文學

一、“世界文學”:比較文學的前設目標?

二、迴到原典:歌德和馬剋思的“世界文學”的內涵

三、差異性與“世界文學

四、全球化時代的文學/文化交流

第三節 解讀審美型文論:一個後現代的視角

一、話語中心:真實/幻象?

二、審美型文論的有限性

第四節 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的話語選擇

一、關於“文學的本質”問題的爭論與對話

二、反本質主義能走多遠?

三、視角主義與有限本質論:文學理論選擇的可能性

第三章 鬆動的邊界——文化研究的興起及文化批評對審美批評的挑戰

第一節 意味深長的“邊界”之爭

一、盟友的齣位

二、文化研究與文藝學之爭:從幾個相關概念談起

三、簡短的評價

第二節 文化批評對審美批評的補充和拓展

一、文化批評的政治性訴求

二、文化批評的大眾化轉嚮

第三節 大眾文化的中國形態與文化研究

一、西方對“大眾文化”的界說

二、大眾文化的中國變體及大眾文化研究

三、中國的文化研究的限度

第四章 中國文論身份的想象性建構

第一節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身份建構

一、“身份/認同”釋義

二、文化身份/文化認同為何成為一個“問題”?

三、全球化時代文化身份的建構邏輯

四、90年代的中國文化身份/文化認同問題

第二節 “失語”與“轉換”:中國文論身份的建構努力

一、“失語”的診斷及對診斷的質疑

二、“失語癥”的醫治:“轉換”與反駁

第三節 文論功能:文論身份建構的邏輯起點

一、文論何為?

二、90年代文論的功能缺失

三、“轉換”中的錯位

四、文論身份建構的幾點反思

結語:文論轉型、學術論爭與共同話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