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傢揮灑翰墨,手捲隨手慢慢展開;雅集的士人聚在園林,正賞玩著竹杖挑起的一幅立軸;帝王在畫屏前駐足,隨後在屏背題詩一首。對於理解中國繪畫來說,這些具體的繪畫形式與特定的觀賞場閤顯然十分重要。然而在大多數對這一重要藝術傳統的介紹中,這一切還是被忽視瞭。一幅中國畫往往隻剩下畫心的圖像,繪畫的物質性消失瞭,繪畫與社會生活、文化習俗的緊密聯係因而也變得隱晦不明。
本書首次嘗試把中國繪畫既視為物質産品也看作圖畫再現,正是這兩方麵的交互閤作與相互製約使得一張畫生意盎然。這種新的研究方式打破瞭圖像、實物和原境之間的界限,把美術史與物質文化研究聯係起來。屏風可以是一件實物,一種藝術媒材,一個繪畫母題,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巫鴻對此進行瞭詳盡的綜閤分析。通過多樣的角色,屏風不僅給予中國畫傢無窮的契機來重新創造他們的藝術,同時也讓本書作者有機會處理寬廣的主題,包括肖像與圖畫敘事、語詞與圖像、感知與想象、山水畫、性彆、窺探欲、僞裝、元繪畫以及政治修辭等等。
巫鴻(Wu Hung)早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碩士。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後在該校美術史係任教,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1989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奬(李文森奬);《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獲評1996年傑齣學術齣版物,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介與錶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參與編寫《中國繪畫三韆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多次迴國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係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近年緻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展覽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4)和《“美”的協商》(2005)等,並編撰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一屏风为媒介把中国从古至今的绘画情趣一一道来。 同时通过对画中人物的分析来指引我们如何观画。让人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对韩熙载夜宴图做了着重分析,看来才发现为什么此画在绘画史上有那么重要的地位。 整书来说适合喜欢绘画或者对绘画有一定了解的...
評分巫先生从最初对屏风的物质界定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们往往认为绘画只是一种图像,但它更应该只是图像的载体,将一副画看作是绘画再现是对绘画物质性的否定,屏风作为图像的载体同样承载着这种功能。屏风作为一种准建筑形式,屏风图像在构建绘画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
評分来源:《广州日报》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文学系 副教授 如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时刻是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除却去美术馆、画廊这种特定场合之外,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餐厅的装饰,而后是一些餐馆以拍卖一些字画作为吃饭时候的“余兴”。中国传统绘画还在何处现身?...
評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讲屏风与绘画以及画中画。看到《重屏会棋图》和《韩熙载夜宴图》完美的联系在一起,有种第一次读懂了古人脑袋的智慧的激动并且有了极大的欲望想要看下去。这种时空的并置或者是重叠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至于欺骗性,想到了现在随处可见的镜子里的镜子的镜子。...
評分巫塔按:在未有中译本之前,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重屏》,其中赫俊红老师就有专门文章论述过,主要探讨《重屏》第一章的内容。 赫俊红:1968年生于河南封丘。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7年、2003年分别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
深感用中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方法閱讀中國繪畫是可行且必須的。以及,這是我見過的編輯最好的中文藝術史著作。
评分自己直接用中文寫多好。
评分貢布裏希與布列遜 恰可與巫鴻相關照
评分獨到的切入視角以及細膩精湛的圖像解讀功夫,纔知我從前“讀圖”,隻是粗糙的“看過”而已。以屏風的邊框為界定的邊界,闡釋齣幻境、鏡像、文人癖好以及大眾文化的規律等等豐富的意涵。屏風畫作之獨特,正在於它是某種“元繪畫”觀念的體現,它既指嚮外部、又自我指涉,在清晰的“自我意識”中不斷厘清著觀者、畫者以及被畫者的身份謎思。最後論及乾隆十二美人圖的部分略牽強,論點基本已經和屏風的“形式”無關瞭,單純的討論畫作內容摺射的意識形態而已。啓發最大處在於,注意考察一種介質中的他者介質:畫中畫、劇中劇、小說中的小說以及小說中的戲劇,看這兩種異質媒介如何在統一範疇內對抗與對話、互相拆解與互相增益。
评分這真是主題研究以小見大的典範,可見研究切入點實在是太重要瞭。巫鴻所使用的概念(再現性、物質性、空間地點、轉喻隱喻、錯視、元繪畫等)都很西式,但對圖像的分析和材料的運用真是讓人嘆服。裝幀排版一流。扉頁“獻給蔡九迪”猝不及防,看個學術書也被你們秀(p.s. 15年夏作者麵簽的簽名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