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科兰斯基,《宗派评论》(Partisan Reviews)专栏作家,并经常为《国际先驱导报》、《芝加哥论坛报》及《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文章。主要作品有《巴斯克人的世界史》(The Basque History of the World:The Story of a Nation);《被选择的少数:欧洲犹太人的复兴》(A Chosen Few:The Resurrection of European Jewry)、《非暴力主义:一种危险观念的历史》(Nonviolence:The History of a DanKerous Idea)等。此外,他的专著《鳕鱼》(Cod:A BioKraphy of the Fish that Changed the World)获得詹姆斯·比尔德食品写作优秀奖。
1968年是一个充满反叛、骚乱和动荡的年代,本书就是那个年代的全景式记录。反叛,却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只有叛逆的欲望和方式,矛头指向大多数机构、政治领导人和政党;骚乱,波及欧亚和南北美洲;动荡,越战、苏联坦克开进布拉格、奥运会前夕墨西哥大开杀戒、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而那个年代撞击了整个世界,并决定了今天的世界面貌。
在这个二零一零年的冬天,离传说中世界末日还剩两周年的倒计时时刻,讨论这个问题又多带了一分肃杀。 但是,或许,不必太悲观。当然也没有理由太乐观。只是,半杯水,看你关注的是满的那一半,还是空的那一半,仅此而已。 不敢说自己对一九六八年五月的法国学生们能有多少了解...
评分1968年这部非虚构杰作,全景式地记录了这一年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捷克、波兰、墨西哥等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跨越了冬春夏秋四季。这一年,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学生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蓬勃兴起,波澜壮阔,世界充满动荡,又孕育着改变的希望。 摘引书中一段文字...
评分“从来没有一个年份像1968年,以后也不大可能再会有这样的年份。那时各个国家和文化仍相互独立、形神迥异——1968年时的波兰、法国、美国和墨西哥的差别远比今日显著——然而却在世界范围内同时出现了反叛精神的自燃。” 马克•科兰斯基在《1968,撞击世界之年》的导言开头...
评分当今所谓现代文明本质就是西方式文明,而19世纪20世纪就是西方文明逐渐占领全世界的黄金时代,不论以后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以后历史的叙述视角都是以西方文明为基调。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仍然是传统的白人男子文明,整个人类文明也为其统治,就在这种文明的巅峰时期,...
评分当今所谓现代文明本质就是西方式文明,而19世纪20世纪就是西方文明逐渐占领全世界的黄金时代,不论以后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以后历史的叙述视角都是以西方文明为基调。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仍然是传统的白人男子文明,整个人类文明也为其统治,就在这种文明的巅峰时期,...
记得高二一口气看完后写了篇书评竟然就还发表在报纸上了,真该学学当年的劲头T.T
评分采取类似《万历十五年》的体例,写成的一部关于1968年单年的大事记,记者和专栏作家出身的作者把各类材料编排组织得煞是好看。可惜的是,受作者背景所限,书中仅限于对这一年世界各地的大事做了分门别类的罗列,但缺乏对这些事件背后成因和逻辑的深层次分析。与前述黄氏名著相比,一者新闻,一者史论;一者易碎,一者永恒。如是而已。
评分1968,波兰和捷克理想主义的破灭,越战,古巴风云,墨西哥屠杀,美国大选和刺杀,女权运动,黑人运动,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事实上,这本书对细节的堆砌和政治艺术故事面面俱到的叙述,恰恰还原出了一种真实,那些名字有一种力量,年轻而理想。尼尔·卡萨迪的最后一句话“六万四千九百二十八”,迪伦事故后复出,卡斯特罗和格瓦拉“永远年轻”,LSD,涂满标语的巴黎大学围墙,全垒打,罢课的学生,反战的海报,金的演讲,一切的一切都像最后登月的阿波罗飞船,成了一种符号。那些演讲绝食运动那些反抗,“1968年的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在那个时候,全世界难以胜数的人都拒绝对世界上许多的不平之事保持缄默。不可能让他们沉默不语。”虽然有时候想分析这意识的虚幻性,但是何必。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g。
评分好书!作者敏锐而细致的视角能够令他在1968年的杂乱纷沓中保持冷静,将一系列事件娓娓道来,纵横勾连,收放自如,轻松的笔调和诗意的语言更是锦上添花。翻译有些问题但说到影响阅读有些夸大其词了。
评分建议和《戏梦巴黎》一切看,正好互补。一远景一个是故事。一实一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