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遗忘》等,出版有小说集《饶舌的哑巴》、《破镜而出》。
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上,几代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长篇小说。我们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素有“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之誉,长篇小说出版资源非常丰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业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一次性推出。这些书目的选择,兼顾历史评价、专家意见、读者喜好,以及题材和思想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它们集中展示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文学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入选作品大都经过了时间淘洗,是可以流传的上乘之作。阅,读或收藏,均富有价值。
《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解葛任的生死之謎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爱情经历,讲述了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
小说的最大特色是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的引文来完成叙事。书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謎案,显得意味深长,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大概是读李佩甫期间,接触到李洱。评论说他是先锋小说的继承者,河南作家群的生力军。这部《花腔》也屡被提及。 一、文体 读《卷首语》——虚假的“卷首语”,想到《跳房子》。当然它没有“跳房子”那么先锋,那是不可复制的。 初读想到宁肯的《天 藏》...
评分显然这不是一本红色小说。近现代史永远是神奇的故事,除了课本里告诉你的经过粉饰的主线,还有犄角旮旯里许多许多段子。围绕一个叫葛任的革命者的生死之谜,作者李洱通过三个不同身份人物的回忆和当时的报纸、文件、档案、地方志记载,描绘一幅罗生门。没有真相。当所有人认为...
评分这本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同一段历史由三个亲历者——法学家范继槐、医生白圣韬、(国民党少将?)赵耀庆分别讲述。读者既可以按照文本顺序从前往后阅读,又可以根据兴趣从三个部分中的任意一部开始阅读。三个部分相互独立,亦有联系。而副本部分,作为对...
评分 评分形态的呓语 文化的连缀 缘由于,前不久德国女总理默克尔抬爱中国河南籍作家李洱,我借来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 “花腔”一词,本身存在中西文化的误读。中国口语“花腔”,指虚玄不实,在意大利却为高雅的美声唱法。 诺贝尔文学华人得主高行健先生说,小说是一种叙...
会重读的
评分『历史』被叙述,历史在叙述里被『还原』,三部叙述完成了葛任生死沉浮的勾勒,但三人的叙述又值得怀疑或者说不是那么可信,于是历史/小说的真实值得怀疑,现实的真实也值得怀疑。三人称的三视角不过是『花腔』拼贴,叙述则各自为营,并不能深入葛任的内心,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数的解释和附录引文则不断将这种叙述/还原行为推向思考的另一高地,在何为真实的地界发出共鸣。
评分有甚说甚,都在耍花腔。
评分好像等待戈多,也用了很多意识流等手法,很好玩~~~
评分下手太密了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