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上,几代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长篇小说。我们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素有“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之誉,长篇小说出版资源非常丰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业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一次性推出。这些书目的选择,兼顾历史评价、专家意见、读者喜好,以及题材和思想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它们集中展示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文学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入选作品大都经过了时间淘洗,是可以流传的上乘之作。阅,读或收藏,均富有价值。
《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解葛任的生死之謎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爱情经历,讲述了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
小说的最大特色是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的引文来完成叙事。书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謎案,显得意味深长,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遗忘》等,出版有小说集《饶舌的哑巴》、《破镜而出》。
《花腔》可能算得上当代文学的翘楚之作了,尽管它并没有达到我所满意的程度。比之阎连科近作《速求共眠》,两者都着眼于形式与虚构,那么,我便可以感到李洱的诚意。这里并不是贬低阎氏,而是两者的对比的确能够见出李洱创作此书的难度系数,尤其是在十数人的叙述中完成关于历...
评分这又是一个叙事的陷阱,在三个复调式的叙述下,主人公“葛任”的离奇故事逐渐被我们所掌握,之所以说被我们掌握,是因为这完全需要你自己的理解和参与,加上所谓的“我”在一旁援引各类史料,帮助分析问题并言之凿凿,整部小说织成了一张网,要想了解葛任,全靠你自己对这...
评分这本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同一段历史由三个亲历者——法学家范继槐、医生白圣韬、(国民党少将?)赵耀庆分别讲述。读者既可以按照文本顺序从前往后阅读,又可以根据兴趣从三个部分中的任意一部开始阅读。三个部分相互独立,亦有联系。而副本部分,作为对...
评分葛任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从未出场,却一直存在于白圣韬、阿庆和范继槐的叙述之中,葛任是一个已逝之人,他短暂而波折的一声却的一生是通过三个活生生的人之口拼接而成的。口述、谈话与采访多种形式的组合,乍一看以为不是小说(看过几页后对真实性产生疑惑,寻可以证明这是虚构的...
评分《花腔》里,人人都在讲话,唯独葛任一言不发。当然,他已经死了。盖棺定论,给历史评价,这是国人自古相传的欲望与冲动。 读这本书,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厌恶。(当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的失败——这恰恰说明,作者的写作是成功的。)我的厌恶在于,这些自称“从不耍花腔”...
great!
评分李洱是个太聪明的人。
评分好像等待戈多,也用了很多意识流等手法,很好玩~~~
评分花腔般的方式记叙了花腔般的历史,如周作人说“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 至少这本上记着那么一小部分。
评分『历史』被叙述,历史在叙述里被『还原』,三部叙述完成了葛任生死沉浮的勾勒,但三人的叙述又值得怀疑或者说不是那么可信,于是历史/小说的真实值得怀疑,现实的真实也值得怀疑。三人称的三视角不过是『花腔』拼贴,叙述则各自为营,并不能深入葛任的内心,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数的解释和附录引文则不断将这种叙述/还原行为推向思考的另一高地,在何为真实的地界发出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