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
1973年生於廣島縣,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系畢業。孩童時喜好幻想,讀中小學時就在學校圖書室裡嗜讀江戶川亂步和赤川次郎的作品。結婚後,白天當家庭主婦操持家務,利用早晚的空檔時間寫稿。2005年入選第二屆 BS-i 新人劇本獎佳作。2007年獲得第35屆 Radio Drama 大獎;同年,以短篇小說〈神職者〉獲第29屆小說推理新人獎,出道作《告白》即以這個短篇當作開場,增寫六個篇章巧妙連結成這部暢銷日本的長篇小說,2008年出版後得到書店空前的熱烈反應,更在書店店員大力推薦讚賞下,成功製造讀者口碑,銷量至今破67萬冊,並獲得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擊敗強勁對手東野圭吾與伊(土反)幸太郎。其後尚有兩本新作:《少女》、《贖罪》。
日本銷售破67萬冊
獲獎記錄
★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
★第29回小說推理新人獎
★週刊文春「2008年Mystery Best 10」第1名
★寶島社「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4名
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殺人者的與復仇者的心理演進,輪番敲擊著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作者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
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是「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讀賣新聞》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完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从这点来说,凑佳苗的《告白》无疑相当成功,甚至是成功过了头。它不但毁灭了许多人的生命,还毁灭了良知和常理,以致读者无法像看完韩剧一样为主角的死泪牛满面而是会去冷静思考造成杯具的原因。 谈到《告白》少...
评分之前看过电影,特来看原著。书评里有人说书里没一个正常人,都是变态,打三星。我反对。我刚看到第二章节,打了五星。的确,书里真没一个正常的,全变态,但作者把变态的心理刻画的很好。尤其是第二章节的——关于小孩子的“恶”。 书里讨论了犯罪与法律的问题—— “无论怎...
评分我看日本小说、尤其是推理小说也不算少了,这篇还是值得看的。 叙事的模式也不陌生,从单个相关人物的视角出发,拼起整个事件。 该怎么样教育孩子,作为教师的森口很无奈。我看到直树妈妈的自述那一章,简直是愤怒,这样的母亲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可悲的是,这种妈妈不是...
评分今天正好学校课松,用了两个半小时读完了这部在09年引发大讨论的《告白》,感受很杂,胡说几句。 一、新潮的POV写法 这本书在结构上最出彩的就是用了欧美奇幻小说常用的POV(视点人物)写法。全书由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六章组成。六个章节 六种视...
评分这本书采用了多线叙事,读来引人入胜。但故事还是那样的故事,我们在日本的书和电影里司空见惯的极端人性。随便抽出书架上一本日本小说,里面都禁锢着一个变态的灵魂。 某老师的女儿溺水身亡。经过查证,老师发现不是意外,而是班里的两个学生谋杀了她——少年A和少年B。 少年...
我並不喜歡現在的日系推理小說重所謂的社會意義而輕推理的暢銷模式,故事本身很無趣(江戶川亂步那種重口味派死哪里去了)。
评分在成人看来这些心思大概都幼稚得可笑。反观自己十几岁的时候,那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伎俩、所谓的信仰与对暗黑讯息的追逐又有多可笑。
评分我並不喜歡現在的日系推理小說重所謂的社會意義而輕推理的暢銷模式,故事本身很無趣(江戶川亂步那種重口味派死哪里去了)。
评分原著比电影更牛逼。
评分善良,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不做一個邪惡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