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在西方现代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生前在德语文坛上几乎鲜为人知,但死后却引起了世人广泛的注意,成为美学上、哲学上、宗教和社会观念上激烈争论的焦点,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论年龄和创作年代,卡夫卡属于表现主义派一代,但他并没有认同于表现主义。他生活在布拉格德语文学的孤岛上,对歌德、克莱斯特、福楼拜、阳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托马斯・曼等名家的作品怀有浓厚的兴趣。在特殊的文学氛围里,卡夫卡不断吸收,不断融化,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他作品中别具一格甚至捉摸不透的东西就是那深深地蕴含于简单平淡的语言之中的、多层次交织的艺术结构。他的一生、他的环境和他的文学偏爱全都网织进那“永恒的谜”里。他几乎用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眼睛去看世界,在观察自我,在怀疑自身的价值,因此他的现实观和艺术现显得更加复杂,更加深邃,甚至神秘莫测。
布拉格是卡夫卡的诞生地,他在这里几乎度过了一生。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他移居到柏林,试图摆脱不再是卡夫卡的布拉格。不管怎样,跟他的同胞里尔克和韦尔弗相比,卡夫卡与布拉格保持着更长时间和更密切的联系。在这个融汇着捷克、德意志、奥地利和犹太文化的布拉格,卡夫卡发现了他终身无法脱身的迷宫,永远也无法摆脱的命运。
《卡夫卡小说全集1—3》选自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4年的校勘本《卡夫卡全集》,包括作者创作的(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之所以选取这个负有盛名的校勘本,是因为它忠实地根据卡夫卡的手稿,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
本书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为翻译和认识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力图为我国的卡夫卡读者和卡夫卡研究再现一个新的视野范围。
我阅读卡夫卡时总是非常小心,因为他的善良和他的纯真,以及,这种醇厚的表情背后的无可遏止的冷嘲热讽(也许这个词并不恰当)。他的这种语气尽管有时很有些刺耳(或不如说:世界本身的残酷),但也远远谈不上拥有青春热烈的逻辑。“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
评分 评分 评分初读书,往往会觉得一些人神圣。因为这些人能进教科书,因为这些人很时髦,因为这些人与另一些同样“神圣”的人相关或为其周边,因为这些人被反复传诵……在拿起书的同时,他们的光环便先笼罩上来。不要讲怀疑或说“不”,这样的光环甚至让人无法正视其文,无法搞明白他们究...
评分有一个名字值得铭记:马克斯·布罗德。 卡夫卡生前要求这个人不要发表他的小说,布罗德违背了他对卡夫卡的承诺,使卡夫卡的大量小说公诸于众。且写下了《卡夫卡传》。如果没有布罗德某种程度上的背信弃义,我们将无从知道卡夫卡这个人。 今天读到:除了卡夫卡外,...
看卡夫卡的杀兄 觉得 博尔赫斯的那些追杀的侦探的南方故事仅仅是发展了卡夫卡的一个碎片啊 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人 发展了卡夫卡另外的一些碎片 就变成了大师 幽默就是幽默本身 不是抖机灵 深刻也只是自然的抵达 不是故作深沉 没有一句废话 真让人觉得奇怪 怎么现在人写作那么喜欢抖机灵 还有很多废话
评分看卡夫卡的杀兄 觉得 博尔赫斯的那些追杀的侦探的南方故事仅仅是发展了卡夫卡的一个碎片啊 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人 发展了卡夫卡另外的一些碎片 就变成了大师 幽默就是幽默本身 不是抖机灵 深刻也只是自然的抵达 不是故作深沉 没有一句废话 真让人觉得奇怪 怎么现在人写作那么喜欢抖机灵 还有很多废话
评分读了第一本。卡夫卡还是除了张爱玲以外,我最有切肤之痛的作家。他打破了心理学的神话,将人与人的关系描写得病态、渴望、相互依赖。又能够时时洞穿这种关系的本质,到底多少是出于利益、现实的压抑、欲望的变态……在对于社会、体制的幽灵式表现层面,可以看出他力有未逮,他也从不能完成故事,然而,这种力有未逮或许正是现代小说的本质,也是卡夫卡的魅力所在。毕竟,我们不必知道世界与时间究竟如何,这对我们的人生一无所用。
评分卡夫卡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作家,他自己的写作乃至生活也是贫乏的。卡夫卡极其敏感脆弱的性格以及他极力隐藏的私生活却在如今不断经受着全世界目光的注视,这于他或许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苦刑。而他的写作精妙之处也正在于不断让自己的生命成为一种虚构,收缩的文本和生活历程保持了高度的同步性。作者与作品的贴近共生关系、文本的自传性内省性几乎是德语文学一个长久不衰的特质。
评分卷2《城堡》《变形记》《地洞》和《给父亲的信》;都像异形一样活着(K,甲壳虫,蚂蚁)。并不具有品质的卑微的主人翁K由于城堡的文牍被召到城堡村担任实际并不需要的土地测量员,K想进城堡或与之取得联系,就与一系列小人物(信差、酒店女招待弗丽达、小学教师、秘书、阿玛利亚一家)打交道,卷入一个由城堡(隐喻权力)笼罩的光怪变异世界,甚至K与弗丽达的爱情也似乎是后者为了权势的一个安排,“你们这儿的人生来就敬畏官府,在你们的一生中,这种敬畏会以各种方式继续灌输给你们”【148】,女人都甘愿被从城堡来的老爷们占有还引以为荣;拒绝权力会导致巨大不幸被吞噬,“如果当官的看上了女人,女人就不能不爱他们”【159】;然而,这一切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仿佛在梦中、在幻境和隐喻中发生,而且主角缺乏人格,恍若行尸走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