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部书,你才会了解,人,可能疯狂到何种地步,也可能英勇到何种程度。
你可以说,这部书填补了后人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
你还可以说,这将是一部一上架就会获得战史类模范文本地位的作品。
你更可以什么都不说。在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你走到屋角的某处,坐下来,静静地翻开它,然后,开始读吧。
松山战役,可能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役。松山战役(包括密支那、腾冲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
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余戈
余戈写的这本书,有两个突破,或称两个“正视”:其一,正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其二,正视侵华日军在军事行动上的严密作风。这是历史的态度。
(本书)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从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详实、真切、细致、可感,有具体日期、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景象、具体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闻到硝烟,如听到枪声炮声,如见到怒江滔滔翻滚的浊浪,和对岸高崖上日军碉堡黑洞洞的枪眼。
——朱增泉(中将)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1944:松山战役笔记》像一块厚厚的板砖朝我劈面拍来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质量和沉重,也让我长长地吐出了一口鸟气:总算在期待了如此多年之后,看到了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放在世界战史文学橱窗里毫无愧色的作品。
即使如我这种以读战史为己任的读者,也很少读过如此这般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烧焦的皮肉、滚烫的弹壳和刺鼻的硝烟味的作品,以致我至今闭上眼睛,都能马上想象出那片寂静的战场下,被太多的鲜血浸泡过的钢铁和铜的腥气以及暗红色的泥土!
——乔良(空军少将)
余戈,1968年7月出生,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乡村,军营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852年考入军校从军.曾在部队任雷达技师,宣传干事。1994年调入解放军出版社,现为《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发表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报告文学类作品百余篇。2000年起,业余时间收藏抗战文物、研究抗战史。偏爱从技术、战术、军人生存方式等军事文化视角,进行“微观战史”的写作。
作者为何不以塞班岛战役作为参照系? 共同的敌人,相同的时间,类似的作战环境(松山其实就是一座孤岛),相似的力量对比(日军丧失制空权和重火力),同样的巨大伤亡。 期待这样一本战史研究作品; 更期待更多扎实的中国军队与外军作战的战例研究著作。
评分[题]钱文忠致敬! 余戈先生: 昨夜开始拜读大作《1944:松山战役笔记》,今天凌晨含泪恭读完毕。先生之作,非仅还历史公正而已,实乃民族历史认识心理健全之标志,可愧杀某些历史学家也。佩服之至,感激之至。乔良将军亦弟畏友兼挚友。赴港行前,匆匆致意。 ...
评分详细还原松山战役。尽量详细到每一天每个人。日军的资料比较详细,国军则军官团的名字都不全。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战争史。 日军只有1500左右的士兵防守松山阵地,不过松山阵地修筑了两年,非常坚固,日军又都战斗到最后一刻,国军对日军的防御阵地不够了解,虽然有美式装备...
评分以往中国军队不是日军的对手,可以归为火力差距悬殊。松山之战以及龙陵等战役,已经时移世易,压倒性的火力、空中优势、美式装备,加之传统优势之十比一之类的人数,却交出这么份考卷,原因何在呢? 一方是与世无争温良恭俭让惯了的草民,匆匆从庄稼地来到杀戮现场,一方是处...
评分我读《松山战役笔记》,虽然里面多的是表格,数字和地图,以及近乎平直的战争描述,却似乎来到了那个时光倒流后满目血光,满耳厮杀的战场上。我想这就是真实的力量。作者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太多了解过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和战场上那些或敌...
作者以浓烈的情感写得慷慨激昂,最后将松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做了对比,充分说明在正面战场上,国军的进攻能力不比十多年后的美军差
评分每晚睡前读完,合上放枕边时都觉隐隐有枪炮声。这不是本“好看”的书,故事很少,数据很多,资料异常翔实,以至于分析和推论十分有说服力。对战争的敬畏都被手撕鬼子们解构得啼笑皆非的时候,这种阅读的过程是一场心甘情愿,重新尊重历史的爱国教育。
评分有点乱,看来看去还是去看小崔的《我的抗战》纪录片比较好。
评分国内写历史的都应该学习作者的治学态度,将文字出处清楚说明。缅甸战争中国的牺牲是巨大的,战果嘛------
评分继山西之后第二个要去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