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葆石 1955年生于香港,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美国Colgate大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电影、法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中国史、香港史、电影史、电影与法学、电影与历史、美国种族史、比较文化等。编著有China Forever: The Shaw Brothers and Diasporic Cinema, The Cinema of Hong Kong: History, Arts, Identity,《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和《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
张霖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本书作者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论述策略。先划定文人应对上海沦陷的三种形态:隐退、抵抗与合作,再让三个中心人物/群体溢出預定的边界。以分类的方式论证分类的不可能,从而呈现日据上海文化与道德形态的暧昧与多样。 无论是消极隐退的王统照,还是积极抵抗的李健...
评分《灰色上海》是一本系统性地论述1937年至1945年之间上海孤岛时期的文人生态的理论书。作者将当时上海留守的文人群体划分为了”退隐“、“合作”、“反抗”三种不同类型。这种异于非黑即白的的历史解读方法,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经过多年的教科书式教育之后,我们看问题的方法...
评分 评分 评分本书作者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论述策略。先划定文人应对上海沦陷的三种形态:隐退、抵抗与合作,再让三个中心人物/群体溢出預定的边界。以分类的方式论证分类的不可能,从而呈现日据上海文化与道德形态的暧昧与多样。 无论是消极隐退的王统照,还是积极抵抗的李健...
“I am an ordinary person, without political ambition, but with a conscience always needing to be put at ease” by 李健吾。日踞时期上海知识分子的隐忠降
评分他的英文是真的很好...
评分Poshek Fu我对得起你了!两页纸的book review这么厚的书简直丧心病狂!战争年代的文人确实很有值得写的地方,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写的都不错。细节抠的很到位,读起来也不算很难,学术英文还是很地道的。但是教授你写的一手好英文能不能不要上课的时候主谓宾永远宾语说不出来只能靠意会!?有些好词好句还是挺逗的,这是翻译所不能避免的,比如piaoyi(飘逸) type get~!
评分202008。中文版。
评分【藏书阁打卡】这绝对不是另一部《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或者说不仅仅是把特定时间地域的作家梳理一遍。本书中的五四文坛宿将,都卸下了铠甲,以更简单的面貌出现在作者的分类列表中,表现了特定时期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相比唐????、文载道这些家国情怀之人,丰子恺、叶圣陶逃亡内地,作者剖析了王统照的上海岁月如何从抵抗的启蒙走向离群索居。又在李健吾和卞之琳的散步间,让读者看到了加缪似的我抵抗故我在。最后才就“《古今》派”的遗民文学提出相对辩证而非一味鞭笞的评价。巴人说过“中立与超然,那不过投降与出卖的一种掩饰”,但孤岛时期的作家群体,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一群偶人。他们的抉择与困境,应该得到一定意义上的共情和谅解,当然,这也绝不是说世上本无是非曲直,只不过以阵营和粗暴的切分来判断某些作家,有失公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