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育论纲

对话教育论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教育科学
作者:王向华
出品人:
页数:248
译者:
出版时间:2009-6
价格:32.5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4146205
丛书系列:教育哲学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教育学
  • 对话
  • 教育理念
  • 教学法
  • 学习理论
  • 师生关系
  • 教育改革
  • 课程设计
  • 教育哲学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话教育论纲》讲述了:无论古今中外,对话思想的存在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为了更好地阐述对话理论,有必要对其历史发展作一考察。本部分主要考察了西方对话思想和中国对话思想的历史发展。西方对话思想是在经过了古希腊重客体的形而上学和近代重主体的形而上学之后,在现代语言哲学转向的基础上发展起的哲学思想。中国对话思想在古代就大放光彩,先秦时期对话思想就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佛学的引入,又赋予了对话新的内涵,在经过宋明时期的哲学思辨高峰以后,现代新儒家更加强调文明之间的对话。

作者简介

王向华,1974年生于山东省济宁市。1990年考入曲阜师范学校,最早接触到教育学。1995年至2000年,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就读,相继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兴趣领域涉及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公民与道德教育、高等教育等。合著、参加编著和译著共6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和主持国家、省级课题多项。

目录信息

引论 对话·人类存在·教育 一、对话与人类存在 二、教育与人类存在 三、对话与教育第一章 对话思想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西方对话思想 一、本体形而上学 二、主体形而上学 三、语言哲学转向 四、语言与理解 五、语言与交往 第二节 中国对话思想 一、先秦对话思想 二、汉唐佛学对话思想 三、宋明理学对话思想 四、现代新儒学对话思想第二章 对话教育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对话教育的历程 一、“对话”教育 二、非对话教育 三、对话教育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大师 一、孔子的对话教育 二、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 三、布贝尔的对话教育 四、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第三章 对话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 对话的概念 一、什么是对话 二、对话与交往、沟通 第二节 对话的特征 一、对话的本体性与非本体性 二、对话的理想性与描述性 三、对话的伦理性 第三节 对话的类型 一、对话类型的区分标准 二、对话的四种类型 三、对话类型的几点澄清第四章 对话教育的目的观 第一节 教育目的论的演变 一、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三、走向统一与融合的教育目的论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目的观 一、完善自我 二、对话式生存第五章 对话教育的教学观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教学观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教学观 一、对话教学的特征 二、对话教学的要素及其关系 三、对话教学的意义第六章 对话教育的学习观 第一节 “对话学习”观的演变 一、苏格拉底的学习观 二、杜威的学习观 三、维果茨基的学习观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学习观 一、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对话 二、学生与他人的对话 三、学生与自我的对话第七章 对话教育的师生关系观 第一节 非对话师生关系 一、非对话师生关系的种类 二、非对话师生关系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师生关系观 一、师生对话关系的含义 二、师生对话的条件 三、师生对话的意义第八章 对话教育的学校观 第一节 理想学校的标准:满意 第二节 对话学校的产生:最初的关系事件 第三节 对话学校的特征:复杂、文明与狂欢 一、复杂 二、文明 三、狂欢 第四节 对话学校的核心场景:教室 一、权威型话语 二、对话型话语 三、散乱型话语 四、三种话语的循环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实在一般般

评分

实在一般般

评分

实在一般般

评分

实在一般般

评分

实在一般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