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亦足以动人。本书精选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计六十余篇,希望能反映先生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之一端。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解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羡林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
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在才理解到这一点或许有点晚。不过总比没有觉悟的好。 印象最深的是季老先生在德国留学的那一段读书学习的经历,尤其是德国人学习语言的方法——老师只教授字母读音,其余的一概由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对于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当初纯粹是兴趣爱好而...
评分买了很久的一本书,今日才促读完毕,顿感神清气爽。 季老爱书、读书、做学问、作文、做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还是做人,但求一个“真”字。 比如外语,一切奇技淫巧、速成法门过后,最终还是靠勤学。基本语法弄懂以后,就可以拿着词典、拿着语法书读原著了。(...
评分 评分小的时候,总是梦想,为什么我不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可以振臂一呼,出人头地! 在看过越来越多的历史书,传记之后,越来越幸运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季羡林半生的东奔西走,不能回家,岂不是正是乱世造成的? 长期漂泊海外,受尽流离之苦,所以看得出来季羡林身上多了很多...
评分买了季老的这本书,没有多久便拿出来读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读书感兴趣做人也想做明白。 这本书分为了两部分,前面一大部分是写读书,后面一小部分是写做人。其中读书的部分中后面有很多篇目是季老为一些书写的序,这部分自己都没有读。在豆瓣上也看了很多人的...
以为是读书与做人一般一般,没想到是大部分做的书序,全书基本五分之四都是读书,而只有五分之一是做人的,在读书这方面也不是方法或者推荐,只是一些书序。这可谓是让我大失所望。但好在如果作为人生的启蒙读物还是可以,毕竟最后的做人段落已经彰显了他一辈子沿用的哲学!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难看了。。读书篇前1/3基本是德国留学经历,或者读后感,还能感受到一点思考和真挚,后面是他把自己写过的各种序言凑起来(不看原著谁知道你再鬼扯什么),做人篇是高考作文一样的议论文,基本套路都一样:中国怎样,西方(德国)怎样,引用几句古人说的,然后现在的年轻人你们该怎样。。还能再教条一点吗?
评分平常的字眼耐读的语句是我喜欢读的书。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难看了。。读书篇前1/3基本是德国留学经历,或者读后感,还能感受到一点思考和真挚,后面是他把自己写过的各种序言凑起来(不看原著谁知道你再鬼扯什么),做人篇是高考作文一样的议论文,基本套路都一样:中国怎样,西方(德国)怎样,引用几句古人说的,然后现在的年轻人你们该怎样。。还能再教条一点吗?
评分受益良多,不愧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