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中國遠徵軍的民間調查紀實作品。它讓流落在曆史之外的那支部隊和那段往事,再一次展現在人們的視綫之中。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會讓你淚流滿麵。
關於中國遠徵軍,國人長時間集體失憶。如果現在上街隨機采訪,一一詢問路人有關這支軍隊的信息,大多數人都會茫然地搖頭。對於這段學校不教、書店看不到、檔案館查不到的曆史,人們一無所知。他們甚至不知道一個甲子之前,在滇西那片美麗的土地上,中國軍隊參加過一場關乎國傢民族存亡的戰爭,最後用十數萬年輕的生命換得瞭國傢今日的安寜。而其中的細節和之後發生在許多幸存老兵身上的故事,至今仍鮮為人知。
在本書作者章東磐之前,已有多位民間學者以不同方式開展瞭對中國遠徵軍的民間調查。這一次,章東磐和幾位同行者決定重走當年遠徵軍之路。他們先後踏上滇緬公路,渡過怒江,翻越高黎貢山,進行戰場調研;他們還尋訪到瞭多位幸存老軍人,並用這些垂垂老人昏黃的記憶,記錄和分辨齣瞭許多珍貴的曆史碎片。
作者把幾次滇西采訪的經曆整理成文,輯成瞭這本《父親的戰場》。二十多篇文章,十來個人物,五六處戰場。沒有恢宏的大場麵敘述,也沒有戰略戰術的專業分析,有的是動人心魄的小細節,和一個個人物命運的波瀾詭譎。《石牌》蕩氣迴腸、《高黎貢山》震懾人心、《功果橋》令人扼腕、《鬆山》慘烈揪心,那場大戰和無數小戰役的剪影,都被作者一筆一劃勾勒齣清晰的影像。
書中的人物更是讓人不禁落淚。因為每個月得到200元資助而對資助人高喊“共産黨萬歲”,“我現在一個月可以吃兩迴肉瞭”的士兵葉進財;錯遇26年牢獄磨難卻依然優雅安詳、齣獄後選擇教書育人的上尉張子文;在戰友墓前不能自持地顫抖的士兵陸朝茂;為瞭將戰友遺體遷入墓園而到處奔波的劉老伯……曾經英勇的衛國戰士,如今命運坎坷的垂死老人,這種鮮明的對比和巨大的落差,真實得讓人如受剜心之痛。
作為一部涉及曆史內容的紀實作品,書中還對圍繞遠徵軍的一些故事和一些所謂的“史實”進行瞭調查和實證,力圖還原這些曆史細節以真實;作者也對所采訪老兵 “口述曆史”的內容進行瞭辨識和指正,沒有盲目采信,對於其中一些大話和誑語也未做修改裝飾,展現齣生動的人物原貌。
隨書首度發錶的近百張美軍拍攝的遠徵軍照片,展現瞭戰爭當時的地形地貌、武器裝備,遠徵軍士兵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就在我們眼前。這些年輕的士兵可能都沒有子嗣,但作者選擇《父親的戰場》這個書名,就是為瞭錶達後來人對於我們民族的光榮父輩們最深切的敬意。
全書人物形象刻畫細緻,戰爭和戰場的描繪畫麵感強,人、物、事、景的描寫均著眼於細節。文字情感濃厚,一唱三嘆,是一部難得的優秀紀實作品。
章東磐,當過炮兵,是個神槍手;後來在故宮博物館工作,成瞭書畫鑒定專傢;後來在齣版社,編輯的圖書獲瞭金奬;之後下海從商,投資過一本雜誌,就是有名的《華夏人文地理》;做過無數種生意,他製造的手電筒,在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2》裏就能看見……
一個隻讀過小學5年級的人,他的文字卻感動瞭無數讀者。章怡和稱贊他是一個“能用市井語言寫齣民族大義的人”!
我们终于醒悟,对于一段山河岁月而言,有些追述,有些感怀,显然太迟了。 头顶上帽徽的不同,就有一个阵营的抗战将士被长期的遗忘,英勇事迹被淡化成可有可无的传奇,甚至忠魂的坟墓被人捣毁倾覆,忠骸被人挫骨扬灰。同样地持戈卫社稷,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电视栏目上作为“人民英...
評分书摘《父亲的战场》P81_三等科员熊文定 1999年的时候,孙敏就访问过老人,老人家那时尚住在县城里,身体也好过今天。我看过那时孙敏他们给老人拍的照片,是在他狭小的旧屋中,老人凝视着窗外,背后墙上即张挂着古代英雄的警句,那不是临时弄上去摆样子的,那样的信念半岁...
評分 評分我不想说这是本哗众取宠的书,至少作者很努力,至少很多内容很真实。 但是这本书的出版恰恰有点哗众取宠,当然这和作者无关而和时代有关。 政治的因素永远不是我等所能掌控和驾驭,但是对于远征军这个话题的炒作多多少少也能够明白有些key的变化。作者应该感谢这些变化,至少...
評分这是一本很诚恳的书,题材是符合我胃口的,看起来本来会很快,可是我故意看的很慢,是的,故意。就像好不容易吃到高级厨师的拿手菜,一定要慢慢的品,狼吞虎咽就浪费了。一个人,在灯下看的时候,每每遇到击节之处,不免赞叹,作者的视角真的深刻。这,也许是由于他的学校教育...
“抗戰對於中國最大的價值在於不屈,而不在於勝利。如果我們隻是陶醉於最終的勝局,甚至幾個局部慘勝得所謂‘大捷’,那幾百萬軍人的血就算白流瞭”。
评分絕大多數打瞭雞血的中國人隻看的見“最齣名”的百團大戰的小打小鬧,他們不知道淞滬會戰、颱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雪峰山會戰,到底是誰打的。杯具,真杯具。
评分他們就是為瞭彆的中國人能有這一切,死掉瞭。
评分故事與文字不錯,作者功業不小,其他就算瞭,如廁讀物。
评分煽情多瞭些,但書中紀實的部分力量充沛,這本書的可貴並不在於告訴我們那場戰爭有多麼慘烈,勝利有多麼艱辛,而在於我們對那段曆史的遺忘甚至背叛,在真相上掩蓋的謊言,殺戮和殘酷比起中日戰爭之後的20年又當如何?從曆經世事的老人們的口中得到的感觸之言,總能讓我們對現在所處的國傢有更多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