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唯一想留給後人的係統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畢生傾注極大心血,修訂齣版六次。
一部全力呼籲全社會的財富由全社會的成員共享的倫理經典。
亞當·斯密(1723-1790):生於蘇格蘭,青年時期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學任哲學教授期間,發錶瞭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為他在學術界贏得瞭聲譽。他發錶於1776年的《論國民與國傢的財富》使他終於享有榮譽和愛戴。他於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沒有子女。
一个多月了,终于把《道德情操论》读了一遍,第一遍读,很难有什么深刻的见解,还是要再读几遍。读书笔记很难整理,书的体系本来就非常完整。笔记只能化整为零,将自己读书时候的一些想法罗列一下。 朋友之间的相互同情 “不管同情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它是怎样产生的,再也没...
評分第一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 ◇“情感或心里的感受,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品评整个行为善恶最终必须依赖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待感情,或者说,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关系中考量感情:第一是从引起它的原因,或者说,从引起它的动机来考量它;第二则是从它所...
評分第一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 ◇“情感或心里的感受,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品评整个行为善恶最终必须依赖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待感情,或者说,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关系中考量感情:第一是从引起它的原因,或者说,从引起它的动机来考量它;第二则是从它所...
評分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提出了非常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一个人该如何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呢?在斯密看来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很重要,当然“看不见的手”被替换为“内心的那个人”,至于这个“内心的那个人”具体指的是谁,我们无从知晓,...
評分【按语: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道德情操论(1759)》文笔极其优雅细腻甚至颇有女人味,与《国富论》的恢宏格调有很大差异;而且卷4中甚至还批评了休谟将善恶与效用紧密关联起来的做法。因而《道德情操论》是一部极为独立的作品,并不完全适合被看为《国富论》...
國富瞭纔有道德情操,沒錯哈
评分它實際上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閤理性奠定瞭倫理基礎,但當以意識形態為支點討論人性意識時,摻雜的任何一點與自己不同的信仰都是阻礙,都是構架在不同背景平颱上的辯論,很容易看著看著就成瞭駁斥;另一方麵,作為社會學傢和經濟學傢的思辨邏輯不夠清晰嚴密,一些因果關係的顛倒容易使得立論變得頭重腳輕。不過,關於一些情感的根源以及産生變化的方式仍然思索地夠深刻,足以看齣潛藏在他大腦溝迴裏的認同及否定。
评分國富瞭纔有道德情操,沒錯哈
评分它實際上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閤理性奠定瞭倫理基礎,但當以意識形態為支點討論人性意識時,摻雜的任何一點與自己不同的信仰都是阻礙,都是構架在不同背景平颱上的辯論,很容易看著看著就成瞭駁斥;另一方麵,作為社會學傢和經濟學傢的思辨邏輯不夠清晰嚴密,一些因果關係的顛倒容易使得立論變得頭重腳輕。不過,關於一些情感的根源以及産生變化的方式仍然思索地夠深刻,足以看齣潛藏在他大腦溝迴裏的認同及否定。
评分隻閱讀瞭感興趣的部分,有點枯燥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