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仍是这片雪域圣地的标签,多数人对西藏的认识仍停留于对“香格里拉”的奇妙幻想。
作者满怀对高原的痴迷与眷念,多次亲身入藏,以深沉关切的心灵,将目光对准最为普通的民众,记录他们在春夏秋冬最朴素、最真实、最生动的生活,感人至深。
闲暇劳作、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八位真实人物的真实生活与身临其境的近距离描绘,让雪域的圣洁与美丽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真实的西藏在转经筒的无声旋转中,在飘荡于千年圣地的嘹亮歌声中缓缓打开……
书云:作家,制片人。
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之后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攻读国际关系,毕业后在英国从事电视制作,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导演的首部纪录片《半边天》讲述一家四代中国妇女的命运,获得瑞典“环球南北电视大奖”最佳纪录片奖。1997年,参与制作的《百年叱咤风云录》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大奖。由她拍摄、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以及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型专题片《秦始皇》《长城》《魅力中国》等在西方引起普遍关注。
2006年6月,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带领摄制组在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与八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拍摄制作了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该片2008年3月在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后,迅速被加拿大、德国、芬兰、西班牙、阿根廷、南非等近二十个国家电视台订购,并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地方台播出。
拍摄之余,也从事写作。2000年,她独身一人,从西安出发,沿着玄奘的足迹,走过中亚,走遍整个印度,用英文创作了史诗般的《万里无云》,图书被翻译成中文和另外8种语言。 2005年,中国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又以一年时间重走长征路,写出震惊西方的《长征》。在执导《西藏一年》中,将片中八位人物的故事记录下来,是为本书。图书于2008年3月在英国和同名电视纪录片同步推出,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还是不错的,能够在江孜带上一年。从西藏社会的多方面让大家了解了一个真实的西藏和真实的西藏人。新中国成立50年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确实对西藏和西藏人是个大的改变。但是也保留着很民族的传统。
评分朋友写的书,作者同时是独立纪录片导演,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西藏一年拍摄纪录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体验,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笔触和多年来对藏文化的深入研究与了解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高度真实又如此与众不同的藏地图景,相信对西藏感兴趣的朋友读完本书之后会对西藏又有一番更为深...
评分如果不是看过这本书,西藏在我的眼中还是心中的那一抹蓝,那一片雪域,那一片原始,那一片荒芜,它不会这么的真实。 这本书首先感动自己的是作者,作为一个TOP2学校的人,能够在毕业后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信念,走一条少有人走得路,其实很难得,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
评分这本书是在拉萨邮电局的书架上看到的,算机缘。 回拉萨前,旅程计划中有江孜抗英古堡和白居寺。但上乃钦康桑冰川时,脑子开始空白,身体在行走,却是靠的本能。头痛欲裂也不请自来。于是下了冰川后,到江孜时,只得靠在车里,只隔着距离看了一眼古堡,后来下了车,...
评分一直向往西藏,却从未下定决心去出发. 在短途旅行的大巴上,读着这本书,不觉泪流满面. 这本不是一本悲伤的书. 只是作为藏族文化的局外人,我们总是愚昧的自大,尝试用自己的'先进文化'去批判他们的一切.总以为自己的高人一等.总以为我们是在拯救他们. 我们是否能够学会don't judge,...
希望西藏永远是西藏,永远是信仰之地,少一些铜臭味和商业气息。
评分最普通的生活,但确实是长期被忽略的视角。只要涉及到西藏问题,我们都喜欢形而上,好像不讨论政治体系和文化冲突就不算了解西藏了——至少这本书非常非常地实在,而“实在”是对于西藏、对于藏族文化最可靠的态度。
评分对于自己的论文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用材料,但是对于一个有不同文化的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
评分平淡是真。唯有如此。
评分2010 7.14--7.1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