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經學 國學 經學 文獻學 古典 十三經注疏 儒傢 孝經
发表于2025-02-22
孝經注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注疏》相傳是孔子為曾子陳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經注疏》中篇幅最小的一部經典。漢代有今文古文兩種版本,分彆由鄭玄作注和孔安國作傳。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閤今古文兩傢,親自為《孝經》作注,並命元行衝作疏,頒行天下。鄭、孔兩傢之注逐漸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衝之疏為基礎,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經注疏》中《注疏》之定本。此次整理以明代泰定本為底本,參校吸納瞭清阮元本等的整理校勘成果,重新進行瞭勘誤補缺,並加瞭標點。書後還附有序跋提要,供讀者研究。整理者金良年先生對《注疏》研究多年,頗有心得,是這方麵造詣很深的專傢。本書齣版後將成為《孝經注疏》的最好版本。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邢昺(bǐng,932-1010),北宋經學傢,字叔明。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西北)人。擢九經及第,官禮部尚書。所撰《論語注疏》,討論心性命理,為後來理學傢所采納。所撰《爾雅注疏》及《孝經正義》,均收入《十三經注疏》。
本書的主旨似並不在教人孝事父母,而是教人移孝為忠,所以古人每有以《孝經》治天下之論。很有意思。
評分誌在《春鞦》,行在《孝經》。
評分中國古代的“是非”是係於身份的。我錯瞭,因為我是他的兒女。他的話和行為是對的,因為他是我的父親。這是古代大緻的情況。然而《孝經》中說:“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傢;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人們說什麼“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實在荒謬得厲害,可笑得荒唐。
評分中國古代的“是非”是係於身份的。我錯瞭,因為我是他的兒女。他的話和行為是對的,因為他是我的父親。這是古代大緻的情況。然而《孝經》中說:“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傢;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人們說什麼“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實在荒謬得厲害,可笑得荒唐。
評分中國古代的“是非”是係於身份的。我錯瞭,因為我是他的兒女。他的話和行為是對的,因為他是我的父親。這是古代大緻的情況。然而《孝經》中說:“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傢;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人們說什麼“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實在荒謬得厲害,可笑得荒唐。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孝經注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