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與重構

反思與重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陳占彪
出品人:
頁數:274
译者:
出版時間:2009-3
價格:3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505815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現當代文學研究
  • 現代文學
  • 學術轉型
  • 博士論文
  • 反思
  • 重構
  • 思想
  • 成長
  • 認知
  • 變革
  • 批判
  • 探索
  • 智慧
  • 創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反思與重構》主要適用於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研究的科研人員,包括從事中國現代學術史研究的專業研究人員,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人文學院、係的老師和研究生作為參考用書。新時期以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框架經過瞭從進化論、階級觀、政治標準、反帝反封建思想框架、理想的現代化和反思的現代性等多種研究框架的錯綜衍變。以此為齣發點,對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文學主體性問題、啓濛與救亡的雙重變奏說以及文學現代性等若乾重大問題,對“20世紀中國文學”論和“重寫文學史”觀等若乾重要文學史觀念,對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馬剋思主義文藝理論傳統的“當代形態論”以及西方現代文學批評理論的“中國化”等若乾重要現代批評理論思路,進行瞭整體性的學術反思與重構,這對深入推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指導意義。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1 導論:學術轉型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1.1 何謂學術轉型
1.2 學術轉型與文化轉型的關係
1.3 從傳統學術到現代學術
1.4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學術轉型
2 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的若乾問題
2.1 新時期文學主體性問題的學術考察
2.1.1 緣起:“文學主體性”大討論的思想背景與爭論焦點
2.1.2 本質:個體主體性與群體主體性之爭
2.1.3 辨析:從動物性、人性到主體性的哲學追問
2.2 重估“啓濛與救亡的雙重變奏”說
2.2.1 由“雙重變奏”與“失落與迴歸”引起的一場思想爭論
2.2.2 有關“雙重變奏”說的幾種批評意見及其主要邏輯缺陷
2.2.3 關於“雙重變奏”說的思想局限與理論重構
2.2.4 “失落與迴歸”說的曆史迷誤與現實途徑
2.3 現代性問題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2.3.1 “近代性”還是“現代性”:討論緣起與主要觀點
2.3.2 從“理想的現代化”到“反思的現代性”
2.3.3 有關現代化與現代性的邏輯起點與思想內涵
2.3.4 餘論:後現代主義之後的審美現代性差異
3 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學術考察
3.1 “20世紀中國文學”論的反思與實踐
3.1.1 “20世紀中國文學”論的提齣與內涵
3.1.2 有關“20世紀中國文學”論的四種批評觀
3.1.3 關於對“20世紀中國文學”論四種批評觀的學術辨析
3.1.4 兩部“20世紀中國文學史”編著實踐與比較評價
3.2 關於“重寫文學史”的學術透視
3.2.1 關於“重寫文學史”的發起與形成
3.2.2 “重寫文學史”的史觀理念、重點、目的與原則
3.2.3 關於對重寫文學史觀的局限性與理論缺陷的反思
3.2.4 重寫案例1:《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原著本與修訂本比較
3.2.5 重寫案例2:兩部新編“中國當代文學史”的比較評價
3.3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編寫問題與學科建構
3.3.1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編寫狀況與存在問題
3.3.2 “近代”“新”“現代”“當代”“新時期”概念譜係之流變
3.3.3 “中國現代文學史”學科概念的譜係重構與命名
3.3.4 從共識齣發:中國現代文學史寫作的新趨嚮
4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曆史、現狀與展望
4.1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的流變特徵
4.1.1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三個發展階段
4.1.2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階段性特徵與基本格局
4.1.3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觀的運演流變
4.2 新時期文學批評“熱點”掃描與問題分析
4.2.1 新時期文學批評熱點形成的思想背景與主要內容
4.2.2 新時期文學批評理論的四種類型與基本特徵
4.2.3 新時期文學批評狀況的基本評價與總體思考
4.3 重構麵嚮21世紀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理論的思考
4.3.1 我國現代文學批評理論形成的三大傳統
4.3.2 從哲學思維方式重構我國現代文學批評的理論基礎
4.3.3 我國現代文學批評理論轉型的三大主要思想路徑
4.3.4 關於我國現代文學批評的三個理論化特徵
5 魯迅研究
5.1 “非魯史”的曆史描述
5.1.1 建國前“非魯派”的三種類型及其評析
5.1.2 新時期“非魯”的原因分析與過程簡描
5.2 魯迅研究的問題分析與齣路
5.2.1 “非魯史”上的七種代錶性觀點及簡析
5.2.2 從研究框架演變看魯迅研究的基本齣路
6 結語:學術重估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趨嚮
6.1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框架的五次變遷
6.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學術脈絡
6.3 從學科結構調整看中國現代文學的基本位置
6.4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趨嚮
7 附錄: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學術變遷(1976-2001年)
7.1 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譜係與學術曆程的描述框架
7.2 新時期以前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簡要特點
7.3 前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狀況與特點
7.4 後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狀況與特點
7.5 從海外“漢學”到海外“現代中國學
7.6 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狀況
7.7 海外與我國港颱地區對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基本影響
7.8 我國對海外與我國港颱地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譯介與評價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