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1868—1944)生於一八六六年,二十歲時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從這著名的最高學府畢業後,又進一步深造,完成瞭博士論文,還當過中學教師,終於得以進入高等師範學校與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這一段學術道路盡管相當漫長,走下來頗為不易,但他卻很早就同時開始瞭文學創作。憑介《約翰·剋利斯朵夫》一書獲1915年諾貝爾文學奬。
書影代用《約翰 剋利斯朵夫》駱駝書店 民國三十五年(1946 年)版與人民文學齣版社(平明版紙型)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第1版 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第4印書影
傅雷翻譯的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剋利斯朵夫》,最早由上海商務印書館齣版,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第 一冊栞印,其第二、三、四冊,直到三十年(1941)方陸續齣齊,第一冊捲首冠有「譯者獻詞」,第二冊捲首冠有「譯者弁言」。後來,上海駱駝書店於三十五年(1946年)亦齣過一版。
四十一年(1952年),傅雷重譯《約翰.剋利斯朵夫》畢,並由巴金、陳西禾開設的平明齣版社栞印第一冊,至四十二年(1953年),四冊齣齊,平明齣版社版《約翰.剋利斯朵夫》各冊封麵分別爲草綠、洋紅、淡黃、淺藍四色,為傅雷親自設計:
「至此為止,每部稿子,從發排到裝訂,沒有一件事不是我親自經手的。印封麵時(封麵的設計當然歸我負責)還得跑印刷所看顏色,一忽兒嫌太深,一忽兒嫌太淺,同工友們商量。」-《傅雷書簡•緻宋奇•1953年2月7日》
此重譯版《約翰.剋利斯朵夫》,為傅雷花費心血最大的,也是最為珍愛的版本,他在與友人的書函裡寫道:
「我迴頭看看自己過去的譯文,自問最能傳神的是羅曼.羅蘭,第一是同時代,第二是個人氣質相近。」-《傅雷書簡•緻宋奇•1952年10月9日》
乃至後來,他幾欲要銷毀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約翰.剋利斯朵夫》初版本:
「我最後一本《約翰.剋利斯朵夫》前天譯完,還得從頭(即第四冊)再改一遍(預計二月底三月初完工)。此書一共化瞭一年多功夫。我自己還保存著初譯本(全新的)三部,特別精裝的一部,我預備除留一部作様本外,其餘的一並燒毀,你樓上也存有一部,我也想銷毀,但既然送瞭你,事先還須徵求你同意。原譯之錯,使我不敢再在幾個好朋友眼裡留這個汙點。請來信『批準』為幸!」-《傅雷書簡•緻宋奇•1953年2月7日》
四十五年(1956年),傅譯平明齣版社版《約翰.剋利斯朵夫》改由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傅雷緻函王任叔、樓適夷二位人文社當傢人,懇切陳詞“譯者對重印的幾點意見及要求,請賜考慮”,亦可見其對平明齣版社版初版本,愛心彌深:
「封麵裝幀、題字、排印字體、書脊題字式樣,各式顏色,希望全部維持原樣,祇改動齣版社名稱一項。」-《傅雷書簡•緻王任叔、樓適夷•1956年12月10日》
——來源:《關於傅譯「約翰.剋利斯朵夫」的平明齣版社版》https://book.douban.com/review/2170930/
从10月5日在西宁到北京的火车上翻开第一册第1页,到刚才依依不舍的读完最后一页,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献给“全世界正在战斗的人们”的一本书。伴随着约翰·克利斯朵夫壮烈的一生,从最初生的好奇、少年的...
評分X年X月X日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有非常愉悦之感,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情欲......” 写下这句话是在1988年的春天。1988年的春天肯定发生了什么,只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这事肯定与身体、与情感,或者与两者都有关。那年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了还有雪。是小...
評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我读了近五年。本科时候拿起放下过很多次,总是读到两三卷左右继续不下去。尤其是在青年克里斯朵夫愤青之时,觉得太啰嗦,也太情绪化,攻击来攻击去都是类似的东西,这个自负到不近情理的家伙对我吸引力没那么强,年少的我很快就没有了耐性。这次重新...
評分这本书能唤醒一些深埋心底的感觉。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失去很多非常鲜活的生命体验,只有一些大作家终身保持敏感,可以模拟和唤醒那些不同年纪的细致幽微的心理体验。 普通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好些感受等过了那个年月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看到比自己年轻的人沉...
評分从开始看《约》一书到结束,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月,30天;一本书,120万字。在这一个月里,我每分每秒都在克里斯朵夫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感受到这个“强者”的“力”。在这一个月里,我感受到世界是如此生机勃勃,以前脑中的种种阴霾一扫而空。我想起了《约》中引用的一...
很老的書瞭,楊逸明前輩藉我4冊文革時偷看用的版本,後來時隔半年又贈送我一套2本裝的。這本書和《牛虻》一起對我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评分第四本放瞭一年纔看,原來也沒有偶然,發生瞭那麼多事情再看,更有切身體會,第四本真是精華呀,所有的鬥爭都在第四本融閤瞭,生命就是一個由抗爭到信任,surrender的過程。
评分一本人生至少讀兩次的書,一次應該在青年時期,一次應該在年老時
评分一本人生至少讀兩次的書,一次應該在青年時期,一次應該在年老時
评分第四本放瞭一年纔看,原來也沒有偶然,發生瞭那麼多事情再看,更有切身體會,第四本真是精華呀,所有的鬥爭都在第四本融閤瞭,生命就是一個由抗爭到信任,surrender的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