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是心与心的一场奇遇。”
与现实生活的热闹喧腾相反,今天人们的内心常常是趋于闭锁和悲凉的。是否存在改变的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要如何抓取那宛如岁月遗照般的记忆碎片,拼凑出有关自我的真相?要如何与幼年的自己相连通,帮助那个仍在我们内心的幽暗处无声呼喊的孩子渐渐长大?要怎样才能穿越几十年人生中最初保护我们但现在已妨碍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自造围城,实现自由表达和自如、自洽的生活状态?
怀着对人性和人心的好奇,已经在美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李沁云选择在34岁时重新去做学生,投身心理治疗行业,并将精神分析作为自己的一生志业。
从学徒期的被治疗体验、新手心理咨询师经历,再到作为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候选人的感悟,《心的表达》记录了沁云从2017年至今在不同阶段的思考。
“精神分析除了是一种有关人心的理论之外,更是一条实践之路:它关于临床工作者如何带着其全部的人性去接近和理解另一人的人性,如何以其自身被治愈过的、相对健康的心灵,去容纳并滋养另一个人的内心。”
李沁云,本名李婧,1981年出生于河南商城。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阶段赴美深造,先后在俄勒冈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波士顿学院及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就读。出国前短暂地做过纸媒记者,后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大学。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波士顿精神分析学会成人精神分析项目候选人。自大学起在中文刊物上发表散文、小说、影评与诗歌作品。
我就是作者所说的认为说“精神分析已经落伍了”的那种人,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 我意识到我对精神分析的认知停留在弗洛伊德的那个时代,尤其是他因黑暗而显得让人难以信赖的那些面相——比如他的著名女病人“少女朵拉”经历的伤痛和弗洛伊德的分析对她的二次创伤,比如他对...
评分与现实生活的热闹喧腾相反,今天人们的内心常常是趋于闭锁和悲凉的。是否存在改变的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要如何抓取那宛如岁月遗照般的记忆碎片,拼凑出有关自我的真相?要如何与幼年的自己相连通,帮助那个仍在我们内心的幽暗处无声呼喊的孩子渐渐长大? 要怎...
评分我就是作者所说的认为说“精神分析已经落伍了”的那种人,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 我意识到我对精神分析的认知停留在弗洛伊德的那个时代,尤其是他因黑暗而显得让人难以信赖的那些面相——比如他的著名女病人“少女朵拉”经历的伤痛和弗洛伊德的分析对她的二次创伤,比如他对...
评分 评分我就是作者所说的认为说“精神分析已经落伍了”的那种人,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 我意识到我对精神分析的认知停留在弗洛伊德的那个时代,尤其是他因黑暗而显得让人难以信赖的那些面相——比如他的著名女病人“少女朵拉”经历的伤痛和弗洛伊德的分析对她的二次创伤,比如他对...
仅仅在第一篇“沟通成为可能”,提到内心的痛苦被人看见的一句,我已经瞬时落泪。阅读过程我已经得到很多疗愈,文字就是有种能力。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很多精神分析知识,在沁云老师的纪录里,我跟着她的成长获得了后续武装精神的力量。我相信今后我也不会放弃沟通,停止我内心的表达。
评分终于读到了!作为沁云的老读者,这里收录的绝大多数文章(17年~24年)陪伴我度过了转行准备期、心理咨询硕士就读期、对分析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取向动力学将信将疑期,以及如今逐渐回到弗洛伊德的期待又忐忑的新阶段!字里行间认出了当初的自己,也依稀看到了将来的自己。原谅我在连续参加了三天线下精神分析工作坊后的语无伦次。有了更多理论和临床经验后,重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的触动有增无减。敬佩&感谢沁云!2025.1.5周日 期待了很久的一本书,看到封面有点泪目。在美国读心理咨询的时候,去Guggenheim看过这个女画家Klint的展。后来跑到瑞士半信半疑地去学荣格分析心理学,在ISAP偶然上了一节特殊的课,听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分析师讲Klint的画。人生就是这样,虽不断地回到原地,但我已不完全是当初的我。
评分中午从一场饭局上下来,回来开始读这本书。一位男性在饭局上夸夸其谈高谈阔论,只让我觉得聒噪与恍神。这个世上,我们身边每个人,还是活在了浅层、轻慢与肛口期,极少有触及深层魂灵的“心的表达”。这本书就是一次与心的对话。在人的身上无法照映,书籍可以。
评分最先感受到的是“心”,长期以来对自我与他人的好奇与关心,奉献帮助的慈悲之心,对生活的反思之心,对职业的爱。再后来,我在过程中不知不觉摄入了知识,“精神分析”不再是长段的名词解释,而是带着爱的接近,我不自觉的自由联想,重新回到过去,然后得以理解现在。我看到“我的伤口被看到”,并能“从第三方再度理解伤口”,我也看到她文字中的畅快与纠结。这一切,不仅仅是精神分析,也在写作为人,与他人的碰撞,以及生活的困境。一起度过半年,我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读过,积极时,崩溃时,恢复时⋯⋯其实已经写了一篇推文想要安利这本书,但是迟迟没有发出,是因为我还停留在表达,那些更私人更内心的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帮助,我还没有做好表达的准备,这样想来,“心的表达”真是一件需要心需要技艺需要勇气的事。而沁云老师,还做到了坚持。
评分这本书和之前看的心理学书籍不太一样,不是通过治疗个案来阐述某种心理学原理,而是直接记叙了在美国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感受,很有趣,它也是一本修行的心灵笔记。具体又缤纷的精神生活微观史。我第一次近身看到这个时代咨询师怎样工作。包括控制对谈流程,甚至怎样结束话题,起身或继续躺在椅子上,或稍微抬脚暗示下来结束咨询,都是咨询师的个人风格,也是控场能力的一部分。也有对着病人的诸多动作和表达,咨询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应对,又会引发怎样的结果。中美两国的心理咨询产业的差异。但串连其中的仍然是“心”,咨询师本身也在不断地学习,在病人身上,在实践中,在自己的导师和咨询师身上,这是一个修心深化的过程。精神之路何其坎坷又壮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