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中

伤口愈合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韩] 韩江
出品人:磨铁西瓜糖
页数:272
译者:崔有学
出版时间:2025-6
价格:5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2517608
丛书系列:韩江系列作品
图书标签:
  • 伤口
  • 愈合
  • 心理
  • 情感
  • 成长
  • 治愈
  • 自我
  • 人生
  • 经历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果真的再给我一些时间的话,我会以不同的方式生活。

为了不会像被锤子砸中脑袋的动物一样死去,

做好下次不再害怕的准备。

将我内心最炙热、最真实、最明净的东西,

把它释放出来。

向着可怖的冷酷无情的世界,

向着随时都能无意中抛弃我的人生。

先是将火划着,然后用全身心的气力去守望它直至它被燃尽为止,

那一次次的瞬间都化为无形的力量,助推我向前。

1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洲首位女性获奖者)、亚洲首位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韩江疗愈之作首次引进!

不要失眠,不要做噩梦,不要相信任何人的指责

2写给对生活感到疲惫和陌生的你

你有过那种经历吗?

有时候觉得身体里面好像装着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

3 中央民族大学崔有学教授韩文直译、超人气插画师卤猫绘制封面。精装双封,烫橙色黄昏金。

4 人即便失去曾视为全部的东西,也可以活下去。

重重痛苦下一瞬间的光、颤抖、再生的意志和再次平静迈步的勇气

在她的作品中,韩江直面历史创伤和无形的规则,并在每部作品中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她对肉体与灵魂、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认识,以充满诗意的文字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作者简介

韩江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洲首位女性获奖者)。亚洲首位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

1970年生,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

她曾先后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万海文学奖等。

2016年5月16日,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获得该奖项。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地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年她获得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2022年她用七年时间写就的长篇小说《不做告别》拿下韩国大山文学奖、韩国金万重文学奖。2023年她获得法国美第奇文学奖。2024年,韩江击败萨尔曼·鲁西迪等作者赢得法国埃米尔·吉梅亚洲文学奖,同年,三星集团将三星湖岩艺术奖颁给她。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江,“以充满诗意的文字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目录信息

作者序
在天亮之前
伤口愈合中
木卫二
罕萨
蓝色石头
左手
黄纹蝾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好读似村上

评分

身体、秘密、死亡贯穿所有故事,情节切口很小,疼痛却尖锐,像是脚踝后的伤口,拒绝直视等于拒绝治愈/重生。《黄色蝾螈》的前半部和素食者对照很有意思,女人忽然被抛出日常生活,成为自己人生的孤儿,几近丧失所有可能,又终于从旧故事里找到“活着”的实感。很喜欢所有故事里反复出现的动物以及动物与死亡/失控/自控的微妙关联,虽然是常见写作方式,但不得不说韩江用的真好啊。

评分

“所有人都是这样,一点点被磨损且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光滑的轮子。变得越来越光滑后,有一天早上,刹车突然就失灵了。”有关缺憾(缺位)、伤痛、噩梦与刹车(事故)等的现实故事。韩江依旧擅长娓娓道来,用特定意象(鸟、心脏与梦等)来书写故事。《在天亮之前》里会做奇怪噩梦的恩熙姐姐,送走突然离世的弟弟,倍感没有丧主(母亲)的缺位。《伤口愈合中》的妹妹跟姐姐有不少相似又不像的伤疤,比如膝盖和额头。姐姐嫉妒的都是妹妹的缺点。妹妹的伤口会愈合,与姐姐的死别则不会。《木卫二》与《黄纹蝾螈》都叩问自己,为什么要继续活下去,想怎样活着,希望有什么变化。生而为人虽有万千磋磨,还是能学着盆栽死而复生。或像被齐刷切掉前爪的黄纹蝾螈,长出柔软透明的白色爪子。短篇的排布顺序或有巧思。在天亮之前是无尽黑暗,黄纹蝾螈是浴火与新生。

评分

两天读完,其间做了些古怪的梦。这本小说集,创作于2000年代,即韩江的30-40岁时期,以职场-育儿、婚姻-家庭、身体-伤痛为关键词,如果没有经历这些阶段的人,读起来会觉得重复且烦躁。书中虽然也有以男性口吻叙述的,但除了《左手》那篇外,那几个男性一开始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是女性,但无论是想变性的男人、离婚后喜欢女人的女人……这类跨性别话题在20多年前的韩国文学中属于先锋写作,但韩江从来不是那个带头吃螃蟹的出头鸟,她在书中对这些只是一笔带过;只有当社会氛围已经基本接受这些早先的禁忌后,她才会迈出自己的步伐,正如在光州事件发生34年后、前面已经有不少亲历那段历史的作家交出自己的作品之后,韩江才依据冷门文献,发挥自己有限的想象力来假装在场。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少年来了》还是值得一读,毕竟要借用一下

评分

①这几篇浮现了一些共同的主题:丧偶式育儿和母职惩罚(成为母亲的女性压抑着自我完成母职,但自我却不断以一种接近于生活在别处和潜意识的形式不断浮现到日常生活经验中),死亡冲动与生的渴望(以伤口和动物为意象)。②那个不受自己的意识控制、以接近潜意识的形式自主活动还挺有意思的,读科普时读到过这样的病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