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蒲公英:一个国民党伞兵的军旅记录》的体裁不属于小说,作者严格尊重史实,从过程到细节,全部来自战场的回忆和记述,无一杜撰。作者的笔法几乎是超自然主义,其真切实感,如挟读者亲临其境,战火硝烟,厮杀呻吟,耳濡目染着你。但也不能算是传记,为让读者更广泛地体验战争,作者将数个人物原型的素材通用,时空剪接,兼采小说和传记之长,超真实地还原一个战争全过程,这是作者的创举,也是该书的特色所在。
书的主人公叫蔡智诚,出身于贵州殷实之家,抗战后期参军,当上一名空降兵,经历了惨烈的松山战役和南京受降仪式。后在国共内战中,他又亲历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九死一生,负伤被俘,逃脱后再被裹挟起义,直到1949年退役返回故乡。书以“蒲公英”为名,既是伞兵空降战场时浪漫凄美的生动写照,更寓意战争年代普通军人命运之飘零无助。
古今中外的军事著作浩如烟海,优劣各异,但在敌我之分上面,没有含糊的,皆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作者无论实写或虚构,重点不外乎突出我方的勇敢顽强和敌方的凶狠残忍,撩拨读者热血沸腾或感慨流涕。然而此书在这一点却给颠覆了!共产党人反手写国民党,主视角出自战争中的敌军官,敌人眼中的敌人才是神圣的我方。一个人物位置的调换,读者敌我难辨,爱恨拧巴,情感无从代入,战场上的持枪者全是龙的传人了,每一粒夺命的子弹都让人战栗,所有倒下的身影都让人痛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王外马甲 本名黄晓峰,福建人。从小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因为在贵州工作和生活多年,所以对那里的人情世故多了几分兴趣和了解。
平素喜好上网,时常在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ngxiaofeng以及“西西河中文论坛”上与朋友们谈兵论史,现已出版纪实性作品《中国骑兵》和《我知道的老兵故事》,并有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这本书看的时候很热血。看完了,一查资料,问题来了。 比如,介绍苑金函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37年8月14日“笕桥空战”,苑金函也是高志航大队的成员,当天,他第一次参加空战,也第一次被打下来。……被小鬼子一枪打掉半个耳朵,总算是跑回来了。…… 8月15日“杭州空战”,...
评分以前看的电影、电视剧、书时,总想如果从国民党普通一兵、一成员的角度看这段历史,岂不很有意思?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个愿望。不过,我觉得书中仍有些戏说的成分,未必全是史实,但史实又是什么? 此外,这个书名也很好,乱世飘零,不仅伞兵,众多小人物的命运正仿佛蒲公英。
评分以前看的电影、电视剧、书时,总想如果从国民党普通一兵、一成员的角度看这段历史,岂不很有意思?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个愿望。不过,我觉得书中仍有些戏说的成分,未必全是史实,但史实又是什么? 此外,这个书名也很好,乱世飘零,不仅伞兵,众多小人物的命运正仿佛蒲公英。
评分首先,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好看在于它所讲述的故事和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不一般的故事用不一般的语言讲出来,很是吸引人。象开篇关于松山战场上的描写,我曾经看过很多版本,然这个战场的描写是最逼真,最生动,也最令人心惊胆颤的,活生生的把人的身心都扯到战壕里去了。可以...
评分我是在萨苏的博客里发现这本书的,在河里也曾经看过马甲的《厦门,解放日》,自萨苏推荐之后,我阅读了马甲的两本书,一本是《中国骑兵》,一本就是本书,现在两本书都已经上市了,准备通过淘宝购买正版,支持一下作者。 我们学到的历史是局限的,而这种局限主要来自于我们所...
国军呀国军^^
评分大历史中的小人物
评分【2016.7.10--第十八本】除了拍马屁的章节和“奉承”的段落,故事确实讲得很好。很值得一看…
评分讲述历史
评分知识青年报国,抱着改造军队的思想进去,却处处受惠,没有改变分毫。如果从军事的角度看,军事史读得越多,越会不带情感地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共产党能打胜仗。但如果从政治的角度,寡头制优于独裁(前者本来也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越是强调嫡系、中央军、校长,其实越是说明中央和独裁者对部队的掌控力弱。正是因为有了各种控制不住的杂牌军、地下军,所以只信得过自己人,反之就像清朝不用太监,或许这也是国民党自孙死后的法(党)统之争在军队中的延续。最近看的两本书,正好说明国共党组织密度的不同,是力量差异的关键。永远相信一小撮人改变世界的可能,因为世界正是被这一小撮人改变的——前提是这一小撮人组织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