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主要讲述了:早在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剑拔弩张之际,晋文公还有点踌躇,其臣下就曾提到晋国的表里山河,用不着有所顾虑。后来晋平公还曾把国险作为晋国三不殆之一。这些都是论晋史者所熟知的往事。其所以被人称道,正是由于符合晋国的山川形势,特别是太行之西,王屋之北,更是如此。晋国和其东南的诸侯列国也曾动过干戈,主要重大战地却都在太行之东、王屋之南。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鞍之战,就都是在远离晋国之地进行的。齐桓公固曾登上太行,而且还西至卑耳山,可是在登太行时,却要束马悬车,旅途维艰。如果要进行战阵,看来还是不容易的。
http://www.tydao.com/suwu/2005/1107changping/changping0.htm
评分http://www.tydao.com/suwu/2005/1107changping/changping0.htm
评分http://www.tydao.com/suwu/2005/1107changping/changping0.htm
评分http://www.tydao.com/suwu/2005/1107changping/changping0.htm
评分http://www.tydao.com/suwu/2005/1107changping/changping0.htm
还是军事地理为长。
评分作为综述是不错的,但是从史料上没什么新观点,除了反驳太史公对赵受上党的无脑批评以及武安君杀降45万这样的坑爹数据外,大部分都是在讲地理,然则又不配图......老实说,高平市委支持两位老师,估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开发旅游,建议下次史学专家和城市规划机构可以打包起来做项目......
评分全书最大的两个议题是长平之战的地点和白起坑杀降卒的数量,顺带概括分析了此战的历史环境、秦赵的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对赵括的纸上谈兵一事也有独到见解。突破此前大多学者仅就史料做论述的方法和陈陈相因之局,有实地考察做支撑,例如对韩王山和王离村之辨析。此书偏重地理,有关此一役的史料在附录中也有比较全面的整理和注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囿于过分偏重地势讲解,未免稍有枯燥,但仍是一本还不错的资料。
评分有地图就更好了
评分来点地图会怎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