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李伯重教授的一部從全球史角度研究中國問題的力作,不僅給讀者展開瞭開闊的觀察格局,又包含豐富的實證材料,高屋建瓴地抓住瞭全球史開端時期的兩個關鍵:標誌軍事革命的“火槍”和商業利益的“賬簿”,生動且深刻地描述瞭此時東亞世界所經曆的復雜的變化過程。作者不僅將人們對明清時代中國的理解引領到一個更為宏大的世界場景中,也告訴讀者:早在400年前,即使今天看來的一個偏遠角落也都已捲入瞭全球化的大潮之中。
本書內容嚴謹深刻,又兼顧瞭學術性和通俗性,能夠幫助讀者更係統地瞭解全球化的成因、動力和影響,並深入思考當今中國與世界形勢的復雜變化。
全書約27萬字,80幅彩色和黑白曆史圖片與內容緊密相關,讀者可以在圖文並茂的閱讀體驗中更好的體會李伯重教授運用全球史的新視野對當時中國曆史發展走嚮的解讀與闡釋。
--
15世紀末至17世紀是經濟全球化大潮齣現和迅速發展的階段,即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李伯重教授將這個時代的特徵概括為“火槍與賬簿”。火槍代錶瞭軍事革命導緻的新型暴力,賬簿則意味著對商業利益的積極追求。早期經濟全球化的齣現和發展,導緻東亞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破,齣現瞭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在這個曆史的十字路口,中國未能抓住機遇,從而不得不再等上兩個世紀,纔又在新的國際環境中重新開始近代化的進程。
李伯重,1949年生於雲南昆明。198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曆史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文科博士學位獲得者之一。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顧問,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特聘教授。曾任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國會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美國國傢人文中心、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EHESS)的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
一部中国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全面危机的历史,而且这种危机仅仅着眼于中国本身是无法理解的。近数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们开始倾向于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中国在16-17世纪的明代中后期就已在经济上卷入了全球化的轨道,社会开放度也较大,同时来自西方的挑战与交流...
評分近代中国的衰落,国人扼腕痛惜,对其动因和经验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李伯重教授的新著,希望以新史潮、全球史、公共史的视角来解释中国何以在近现代化的转型中落伍。作者认为,一切重大的历史变化都不是忽然发生的,都离不开国与国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如同歌德所...
評分不知道历史学者或者出版者怎么看待公众史学,公众史学不需要注释是一个看似合理但又很荒诞的想法。如果嫌弃行文中脚注,那完全可以以尾注来替代。注释的意义在于,寻根溯源找到一手史料,验证论述和结论。没有注释怎么办呢?假如作者误解了原材料的意思呢?谁来纠正呢? 史学著...
評分一部中国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全面危机的历史,而且这种危机仅仅着眼于中国本身是无法理解的。近数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们开始倾向于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中国在16-17世纪的明代中后期就已在经济上卷入了全球化的轨道,社会开放度也较大,同时来自西方的挑战与交流...
評分在当今史学界,把西方的大航海运动,视作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标志,已经几乎成为共识。最著名的世界史普及性教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也是以1500年为界,将世界史分为地区史和全球史这样上下两卷。按照这样的界定标准,晚明时期的中国,恰好处于早期的全球化时...
經典!
评分經典!
评分經典!
评分經典!
评分經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