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馬未都 收藏 文化 曆史 古玩 百傢講壇 中國 器物
发表于2025-05-09
馬未都說收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們瞭解曆史一般通過兩個途徑——文獻及證物。文獻的局限在於執筆者的主觀傾嚮,以及後來人的粉飾。因此不能保證客觀真實地再現曆史。證物不言,卻能真實地訴說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過程是靠證物來標定坐標,匯成進程圖錶。
此套書共五冊,分為傢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雜項篇。在央視《百傢講壇》播齣時受時間限製,內容不盡完整。此為全本,未做刪節。全套圖書從當今百姓喜愛的傳統文化入手,試圖解釋文明成因,展現文化魅力。隻要你對文物乃至文化有興趣,讀此書就一定樂趣無窮。
這個樂趣是你熟知的文化帶給你的,而不是我。
——作者《自序》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曾任中國青年齣版社編輯。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說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啓濛讀物。此外,他還撰寫瞭《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專著。其中,《中國古代門窗》一書獲第六屆國傢圖書奬、第二屆全國優秀藝術圖書奬一等奬。1997年1月18日,馬未都創建瞭新中國第一傢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設有傢具館、陶瓷館、工藝館、門窗館、攝影館、油畫館和多功能館七個展館。
從物件中可以知人事,瞭解文化,瞭解變遷。馬先生鑒定文物很多時候靠各種社會經驗,很有江湖風範。可見知識不是死的,腦筋要活,要善於聯想,橫嚮、縱嚮的知識都要有。
評分1606:馬未都說收藏(在觀復觀裏參觀後再來看書,更有一番滋味,這類書最討厭的是講故事講檢漏,最好的是講文化講曆史,馬館長做到瞭後者)
評分入門必須
評分隻讀瞭玉器、傢具部分
評分從物件中可以知人事,瞭解文化,瞭解變遷。馬先生鑒定文物很多時候靠各種社會經驗,很有江湖風範。可見知識不是死的,腦筋要活,要善於聯想,橫嚮、縱嚮的知識都要有。
马未都这老头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不然怎么捡了那么多便宜? 有朝一日,咱定要去观复博物馆瞧瞧他的私藏。不到点关门绝不出来。 他这博物馆的名字还是起的很有学问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很有大家风范。不过细品起来,有点看热闹的嫌疑啊。
評分早期对收藏的印象就是淘腾古董,一器万金。值钱的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背后的文化,人类走过来的足迹。它能发人深思,能了解过去,联系实际,探知未来。马先生简单幽默的谈话中,展现了对文化的理解和追求。太物质 vs 太文化 都有弊病。文化+物质的背后天空才美丽。
評分过去这些年,我的学习方向是英文的。觉得读英文书更让我有收获,读的时候大脑比较受刺激,有新奇感。当然也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新信息以英文为主,对中文信息的更新不够。《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则让我重新感受到吸收中文知识的快乐,由于是母语阅读,快乐更强烈醇厚。 六月回老...
評分很不错的中国古代器物的普及读物。不过里面似乎大多是马先生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没怎么见他走麦城。这不大可能,总会交学费的吧。
評分不看“百家讲坛”的书,马未都例外。“说收藏”系列浅显有趣,对于外行看热闹,再合适不过。怀着敬意跑过一趟“观复博物馆”--车子在田间迂回良久,一不留神就错过的地方,里面却别有天地,能够让心静下来。古物背后大到历史民俗审美,小到物主的爱抚寄托,太浓缩,让人敬畏。...
馬未都說收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