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原型

洛丽塔原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萨拉·魏恩曼
出品人:真故图书
页数:331
译者:马雨禾
出版时间:2024-5-1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6752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争议
  • 经典
  • 心理
  • 成长
  • 道德
  • 美国文学
  • 女性视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讲述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少女绑架案的真实调查过程:1948年,年仅11岁的萨莉•霍纳被53岁的儿童猥亵惯犯绑架,被迫进行了一场长达21个月的“环美旅行”。这起真实事件谜团重重,十分扣人心弦,曾启发纳博科夫创作经典小说《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生前对此予以坚决否认,“洛丽塔原型”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最大公案之一。

《洛丽塔》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至少卖出6000万册,但为小说提供灵感的萨莉•霍纳的真实人生,却被几乎所有人遗忘。女记者萨拉•魏恩曼经多年持续追踪,获取了提前解密的档案,并利用法律文件、公共记录及对萨莉·霍纳尚在人世的亲属的采访,揭示了纳博科夫对该绑架案的了解程度,以及他在撰写和出版《洛丽塔》的过程中,为掩饰他了解这一案情所做的努力,最终写成《洛丽塔原型》一书。

本书把悬念丛生的犯罪叙事,这起事件在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影响,以及文学调查交织在一起,首次将萨莉•霍纳绑架案的始末细节呈现在中文读者面前,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萨莉被折磨、被虐待、被攻击的生活,展现出一个普通女孩痛苦却又坚强的一生,呼应了许许多多曾遭到男性残酷对待的女孩和女人们的故事。

★ 解密文学史上世界文学史上的最大公案之一,揭开《洛丽塔》的真实原型

在全世界范围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已至少卖出6000万册。很少有读者知道,这部引发巨大争议的小说其实是受到了真实事件的启发:1948年,年仅11岁的莎莉•霍纳被53岁的儿童猥亵惯犯绑架,被迫进行了一场长达21个月的“环美旅行”。

纳博科夫生前对此予以坚决否认,“洛丽塔原型”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最大公案之一。

作者经多年持续追踪,发掘《洛丽塔》与这起绑架案件的内在勾连,披露《洛丽塔》主角多洛蕾丝的现实原型,恢复了萨莉在这本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应得的地位。

★ “男性写出来的洛丽塔,女性看到的却是房思琪”,为性犯罪事件中受害女性争夺应有的话语权

小说《洛丽塔》全文都是以男主人公的口吻讲述,洛丽塔的声音被掩盖,她本人的视角始终是缺失的。作者将洛丽塔的现实原型萨莉·霍纳作为书中的主角,使得始终处于被讲述地位的受害者能够发声表达,把被抹去的名字归还给受害女性。本书鲜明地阐释出纳博科夫笔下洛丽塔的故事,从女性视角看到的却是房思琪式的悲剧。作者打破纳博科夫构筑的被美化的故事,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萨莉被绑架、被虐待、被攻击的生活,展现一个普通女孩痛苦却又坚强的一生,这也呼应了历史上无数没有机会被世人所知的女孩和女人们的故事。

★ 知名女性记者多年追踪,呕心沥血考证大量报道,解密纳博科夫私人档案,呈现非虚构的开创性杰作

作者获取了提前解密的档案,并利用法律文件、公共记录及对萨莉·霍纳尚在人世的亲属的采访,揭示了纳博科夫对该绑架案的了解程度,以及他在撰写和出版《洛丽塔》的过程中,为掩饰他了解这一案情所做的努力,展现了《洛丽塔》背后一起震惊世界的真实事件,为被几乎所有人遗忘的受害者发声。

本书将把悬念丛生的犯罪叙事、文化和社会领域的背景,以及文学调查交织在一起,影响众多读者对《洛丽塔》的看法,是一种开创性的非虚构写作手法。

★ 深入真实事件重新解读经典小说《洛丽塔》,呈现被文学作品掩盖的真实苦难

本书首次将萨莉•霍纳绑架案的始末细节呈现在中文读者面前,揭示了《洛丽塔》这部现代经典小说的黑暗灵感,呈现了一个被绑架的普通女孩痛苦却又坚强的一生。作者在书中尖锐指出,这个女孩的一生为畅销全球的小说提供灵感,但她真实的苦难却被华丽的文字掩盖。

作者深入挖掘了《洛丽塔》的出版历史,记录了被小说掩盖的真实苦难经历,写透了一个从小缺爱的女孩经过近两年虐待后的复杂内心和成长改变。

作者简介

【美】萨拉·魏恩曼(Sarah Weinman)

记者,犯罪专栏作家,现居纽约。著有《洛丽塔原型》《不可言说的罪行》《恶棍:一名杀人犯是如何重获自由的》等书,同时担任《不可想象的罪行》的编辑。曾入围美国 2020 年国家杂志报道奖,担任麦克道韦尔的卡尔德伍德新闻研究员。魏恩曼的作品经常在《纽约》《华尔街日报》《名利场》《华盛顿邮报》等期刊杂志上刊登,同时为《纽约时报书评》撰写犯罪专栏。

目录信息

引言 “我是不是没准对她干了……?” | 001
一 小卖部 | 015
二 海滨之旅 | 021
三 从韦尔斯利到康奈尔 | 027
四 追本溯源 | 033
五 寻找萨莉 | 038
六 最初的创作冲动| 043
七 暗影重重的身份 | 055
八 “孤单的母亲在等候” | 064
九 检察官 | 069
十 巴尔的摩 | 078
十一 死亡的步调 | 088
十二 奥兹莫比尔环美之旅 | 096
十三 达拉斯 | 106
十四 邻居 | 111
十五 圣何塞 | 118
十六 救援后续 | 128
十七 认罪 | 138
十八 纳博科夫何时(确切)听说了萨莉的故事 | 146
十九 重建生活 | 151
二十 《洛丽塔》的进展 | 159
二十一 怀尔德伍德的周末 | 163
二十二 便签卡 | 171
二十三 “特别棒的女孩” | 178
二十四 狱中的拉萨尔 | 184
二十五 “哎呀,爱德,真倒霉” | 192
二十六 《洛丽塔》的写作与出版 | 198
二十七 挖掘萨莉 · 霍纳与洛丽塔的关联 | 211
二十八 “他叫我不要声张” | 223
二十九 后续 | 229
后记 洛丽塔和萨莉,两个女孩的故事| 247
内文金句
1.她的人生振荡、回响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20 世纪文学的进程。(第4页)
2.数以百万计的读者竟都浑然不知,《洛丽塔》中糅进了一个女孩真实的人生,她曾经历多洛蕾丝 · 黑兹在书中遭受的全部苦难。(第8页)
3.所有这些人都应该去关注萨莉 · 霍纳,因为她的故事也是全世界许许多多女性的故事。很多时候,那似乎只是某种日常的不公:女人早早被剥夺了向上的权利,婚姻和母职如铁链般拴着她们。但也有更为可怕的时刻――残忍的虐待、攻击、绑架,甚至更糟的待遇。(第14页)
4.通过语言运用和形式上的创新,弗拉基米尔 · 纳博科夫把这个虚构世界的权力交到了恋童癖手中,这样的写作曾使数百万读者陶醉,同时也令他们感到恶心。(第14页)
5.劫持者日复一日不断地告诉这些女性,她们的家人已经把她们彻底忘记了。许多年里,她们对“爱”的体验都仅来自虐待、强奸、折磨她们的人。(第81页)
6.虽然萨莉一直以坚韧随和的态度示人,但据姐夫阿尔回忆,她偶尔会变得伤感阴郁。她没有敞开心扉的机会,没有做过精神健康检查,也没有去看过心理咨询师。她的人生只有案件发生前,和案件结束后。(第156页)
7.萨莉的同学根本不在乎她是否遭受了绑架和强奸。他们只知道她不是处女,这等同于她已经被玷污。(第157页)
8.知道她经历的人太多,身边的同学无论男女都对她施以最恶毒的嘲讽。荡妇的标签贴在她身上,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第167页)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互联网有记忆吗?还记得杭州被骗走的9岁女童章子欣《洛丽塔原型》 年仅11岁的萨莉被骗拐的故事,应该给许多家长以警醒。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做她们的保护伞,在她们最无助的时候,令她信任和依靠你,不给罪犯有机可图。 互联网有记忆吗?2019年,浙江淳安9岁女童章子欣被一...  

评分

我很惭愧,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洛丽塔案原来是轰动一时的少女绑架案。这起案件是文学史上最大公案之一。而《洛丽塔原型》则是女性记者耗时四年,通过追踪当时案件的所有相关人员,通过与他们苦口婆心的交流,获取了提前解密的档案,并利用法律文件、公共记录,揭示了《洛...  

评分

若你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对艺术的欣赏可能会让你上当受骗。 坦白来说,因为心中种种的膈应与顾虑,我其实一直都没能真正读《洛丽塔》。曾经买过的那一本里,夹着一个永远没再挪过位置的书签。而在读到这本书之后,在看到作者抽丝剥茧地把《洛丽塔》的写作与现实罪案相连,...  

评分

马.上就要迎来六一,今天和孩子去学校参加活动,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笑啊玩啊。他们的笑容像阳光一样透亮,笑声像海浪一样爽朗。 真希望每个孩子都笑得不食人间烟火! 当我看完了《洛丽塔原型》,却不敢再.生女儿了,更无法直视“萝莉”这个词。 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没...

评分

- 1948年6月,弗洛伦丝·萨莉·霍纳自新泽西州卡姆登市的家中失踪,与她同行的是一名自称弗兰克·拉萨尔的男子。21个月后,即1950年3月,萨莉在一位热心邻居的帮助下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给家里打来电话,请求家人联络联邦调查局对她实施救援。媒体就此事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  

用户评价

评分

文学的创作如果是基于现实,有时确认挺让人惊悚的。而作为曾在世界轰炸一时的洛丽塔而言,就更让人不寒而栗。这个现实,就是洛丽塔这本书的秘密吧。

评分

因为心中种种的膈应与顾虑,一直没能真正读《洛丽塔》,而在看作者抽丝剥茧地把其写作与现实罪案相连,内心的思绪更加一言难尽——萨莉·霍纳的经历让人心碎,纳博科夫的掩饰更是此地无银;哪怕构思一早有之,但只要现实平添灵感,那么就不管那是如何巧言令色、多加修饰的虚构故事,都不应该掩盖其与真实叙事之间的关联;而洛丽塔随之掀起、半带禁忌的流行,更是让人叹息和难过。

评分

“萨莉·霍纳的重要性无法轻易忽视。一个中年男人的畸形罪行永远改变了她的人生,但我们必须记住,这不是她的全部。她克服困境,挣脱牢笼,在颠沛流离的持续恐怖中幸存下来,却还是落得了过早夭亡的结局。恰似尚未有机会飞翔就被损毁了翅膀的蝴蝶——一部兼具讽刺与悲伤的经典小说赋予了她永恒的生命,同时也永远地禁锢了她。”

评分

因为这本书,终于愿意重读洛丽塔

评分

太详尽了,一个《洛丽塔》中一句话讲完的故事从多个维度展开,唯独没有她自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