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

基层司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高其才
出品人:
页数:50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34.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36924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司法制度
  • 法学
  • 社会史
  • 法理学
  • 法律史
  • 法律
  • 中国政治
  • 基层司法
  • 司法实践
  • 法治建设
  • 基层治理
  • 法律适用
  • 法院工作
  • 人民调解
  • 司法改革
  • 法律服务
  • 社会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基层司法》为高其才主编《中国司法研究》书系:《基层司法——社会转型时期的三十二个先进人民法庭实证研究》根据2004年“中国十佳人民法庭”评选活动中各地人民法庭的事迹介绍材料,从法庭概况、外部关系、法庭人员、法庭运作等方面对全国32个先进人民法庭进行了实证研究。《政治司法——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以1949—1961年北方某省华县人民法院为样本,考察了审判机关、司法人员、审判工作等基层司法运作因素和状况,表明政治性是此一时期司法的核心属性,影响深远。《伦理司法——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与制度》从观念与制度两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人判形式——国家审判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中国古代审判观念明显受到中国社会固有伦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国家审判制度也以伦理思想为指导而形成和发展。《多元司法——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变革》从社会事实出发,对中国古代汉族的神判和社会审判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司法改革思想、领事裁判权与近代中国法制变革;对中国律师执业中的关系因素等进行了具体探讨。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导言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内容
三、基本观点
第一篇 法庭概况篇
一、人民法庭的基本情况
(一)人民法庭的设立
(二)人民法庭所在地的行政区划
(三)人民法庭司法区域内的行政单位
(四)人民法庭司法区域与城乡结合部
(五)人民法庭司法区域的地理状况、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状况
(六)人民法庭司法区域面积
(七)人民法庭司法区域的人口
(八)人民法庭人员的数量
(九)人民法庭人员数量与司法区域人口数量及面积的关系
(十)人民法庭人员数量与法庭所属法院对应的行政区划的关系
(十一)人民法庭人员的构成
(十二)人民法庭的物质条件
(十三)人民法庭的车辆
(十四)人民法庭经费收支状况
二、人民法庭的管理
(一)人民法庭管理制度
(二)法庭庭长的行政管理
(三)党的领导与人民法庭管理
(四)法庭人员的权威
三、人民法庭获得的奖励
(一)各级人民法院授予的奖励
(二)党组织和政府授予的奖励
(三)人民团体授予的奖励
(四)授予奖励的程序及意义
(五)人民法庭获得的其他正面评价>
(六)当事人送的锦旗与表扬信
第二篇 外部关系篇
一、人民法庭与民众的关系
(一)当事人对法官的怀疑
(二)人民法庭的对策
(三)便民措施与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
(四)民众对人民法庭的监督
(五)当事人的监督
(六)便民措施与设立人民法庭的目的
二、人民法庭与人大、政协的关系
三、人民法庭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
(一)乡镇政府通过诉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人民法庭参与行政执法活动
(三)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安管理
(四)人民法庭寻求党委、政府的支持
四、人民法庭与法院的关系
五、人民法庭与政法系统其他单位的关系
六、人民法庭与司法区域内单位的关系
第三篇 法庭人员篇
一、人民法庭人员
(一)法庭人员的年龄、性别
(二)法庭人员的学历
(三)法庭人员的培训与学习
(四)法庭人员的素质
(五)法庭人员的职业化
二、人民法庭法官眼中的人民法庭、法官角色定位
三、人民法庭法官对当事人的看法与态度
四、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依据”观
(一)“审理”、“治理”之“理”
(二)“热情”、“案情”之“情”
五、人民法庭法官对司法社会效果的认识
六、人民法庭法官的职业道德
七、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技术
(一)关系、地位与权力
(二)弥合法律与现实差距的方法
八、人民陪审员
第四篇 法庭运行篇
一、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过程
二、人民法庭的案件受理
(一)人民法庭案件受理的方式
(二)人民法庭案件受理的数量
(三)人民法庭受理案件的类型
(四)人民法庭案件受理的特点
三、人民法庭的审判
(一)案件的审理过程
(二)案件审理的时间、地点
(三)审判分工
四、人民法庭的调解
(一)调解的作用
(二)调解的原则
(三)调解率
(四)调解过程与调解技术
五、人民法庭的执行
六、人民法庭的办案质量
七、人民法庭的其他工作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二)指导人民调解
(三)案后服务
第五篇 总结与思考
一、人民法庭的时代性
(一)时代中国——转型中的乡土社会
(二)人民法庭特色:亦时代亦乡土
二、人民法庭的先进性
(一)先进人民法庭的表现
(二)先进人民法庭的评价根据
(三)先进人民法庭的成因
(四)先进人民法庭的意义
附录:人民法庭的渊源、流变及趋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相比同系列的其他书比较无聊

评分

大致如此,但我看到了更为真实的东西~

评分

大致如此,但我看到了更为真实的东西~

评分

呃?勉强说是资料汇编吧。

评分

这个相比同系列的其他书比较无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