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停止過度思考,纔發現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美好。
【編輯推薦】
◆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代錶作03,梁永安推薦。
◆ 本書入選《時代》周刊“100本永恒經典”,獲得瞭美國國傢圖書奬、福門托國際奬。
◆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top①超過半年!穩居《紐約時報》暢銷榜超過一年!
◆ 齣版後立即被譽為文學傑作,諾奬授奬詞近1/3的篇幅都在講它!
◆ 被英國讀者選為“二戰”後12部用英語創作的最佳小說之一
◆ 強烈共鳴。這本書描寫瞭人類最普遍的生存睏境,數韆名讀者在來信中宣稱小說敘述的正是他們經曆的生活。
◆ 自傳色彩。貝婁對前妻說:“我把我在你手裏遭的罪全都寫進《赫索格》裏瞭。”
◆ 收錄貝婁諾奬演講詞。附贈精美書簽“就算我真的瘋瞭,那也沒什麼大不瞭的”。
◆ 翻開本書,停止過度思考,去過具體的生活、愛具體的人。
◆ 閱讀貝婁,就是找迴被現代生活驅逐的本真。
【內容簡介】
赫索格躺在沙發上,迴顧他的一生,他覺得一塌糊塗,真的是一塌糊塗:
對於妻子,他是個糟糕的丈夫;
對於父母,他是個忘恩負義的孩子;
對於國傢,他是個無所作為的公民。
他有機會去愛,但他很懶。他有機會熠熠生輝,但他選擇瞭暗淡。
他有力量,但很不主動。他有自己的靈魂,卻始終不敢麵對。
他總是那麼賣力地思考,好像停止思考就會死掉。
他開始不停地寫信,內心有說不完的話,要寫給全天下的每一個人……
【關於《赫索格》,索爾·貝婁說】
◆我寫這部小說的本意是展現所謂“高等教育”如何無力於拯救一個陷入睏境的人……後來他意識到,他沒有接受過生活教育。在大學裏有誰會教他如何解決他的性需求,如何與女性相處,如何處理傢庭事務呢?
◆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被思想所控製,我們更多地生活在思想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大自然中。
【媒體評論】
◆貝婁的作品融閤瞭對人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的精妙分析。
——諾奬授奬詞
◆傑作。——《紐約時報》
◆這是一場語言、情境、人物、諷刺和有節製的道德智慧的盛宴……在我看來,貝婁與主人公之間的融洽關係是托爾斯泰式的宏大風格——主觀的、完整的、英雄的。
——《芝加哥論壇報》
◆赫索格是貝婁偉大的創造,是美國文學中的利奧波德·布盧姆。《赫索格》這本書,思考“思考”本身的問題。
——菲利普·羅斯(普利策奬得主)
◆在世界作傢群裏,索爾·貝婁是很獨特的,沒有誰比他更能捕捉當代人類心靈的戰栗。
——格非
◆《赫索格》這本書非常值得一看,赫索格這個人擁有強大的靈魂,他通過自己不斷的失敗,反而真正地擁有瞭這個世界。
——梁永安
【金句摘選】
◆你的靈魂會下跪嗎?可能有點用吧。擦擦地闆。
◆解釋不通的生活不值得過下去,而解釋得清楚的生活又是無法忍受的。
◆我的身體裏麵還有一個人。我就掌控在他的手裏。一提起他,我就感到他在我的腦子裏拳打腳踢,在發號施令。他總有一天會毀瞭我。
◆一個人張開雙臂,加上身體的高度,可以看作十字架,釘在十字架上,你就會瞭解意識和獨立存在的痛苦。
【美】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15.6.10—2005.4.5)
1976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曾獲普利策奬、美國國傢藝術勛章,三次斬獲美國國傢圖書奬。他用文學思考重要的問題,意圖“在現代思想的廢墟下重新發現世界的神奇”。
貝婁是文學大傢,也是20世紀重要 的知識分子。他齣生於加拿大魁北剋的猶太移民傢庭,少時就在俄語、法語、英語、意第緒語和希伯來語等多語種環境下長大,九歲時舉傢遷往美國。他於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後轉入西北大學。長期於芝加哥大學、波士頓大學等高等學府執教。1998年,成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赫索格》是索爾·貝婁至為重要的作品,被認為可與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比肩,於1964年齣版後立即被譽為文學傑作,並為作者贏得1965年國傢圖書奬。這本書之所以受到讀者歡迎,是因為它觸動瞭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同理心,描寫瞭人類普遍的睏境,數韆名讀者在來信中宣稱小說敘述的正是他們經曆的生活。
索爾·貝婁作品 | 讀客齣品
《更多的人死於心碎》在欲望社會裏低欲望地活著,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樂。
《拉維爾斯坦》想要精神生活充實,就要找到你願放縱一生去做的事!
《赫索格》當我停止過度思考,纔發現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美好。
閱讀貝婁,就是找迴被現代生活驅逐的本真。
断断续续地读着,断断续续地想着,断断续续地思考着。 《赫索格》就是一部断断续续的书,用意识流的方式写出了疯狂者的“呓语”。这让我想到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那也是一部意识流小说的杰作。只不过,《喧哗与骚动》写的是美国南方的“堕落”,《赫索格》写的...
評分大概看到小说快一半的时候,我有种感觉:赫索格的生活是与卢梭的对话。这位以研究“浪漫主义”出道,颇受女人欢迎的大学教授,当他对执意离婚的马德琳说“我爱你”的时候,会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呢? 他陷入那样的绝望似乎是必然的,就像他写到“卢梭、康德和黑格尔”就无法继...
評分索尔-贝娄(1915-2005)是著名的美国作家,也是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有人称:“20世纪的美国文学是由两位小说家支撑的——威廉-福克纳和索尔-贝娄。”也有人说:“索尔-贝娄主宰了战后20世纪美国文学。”对于这样高度的评价,多少是见仁见智,至少目前看来,许多20世纪...
評分《赫索格》正是本书主人公的的名字,顾名思义本书讲述了赫索格的人生,一位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分子,从成功到崩溃到迷惘,最后终于摆脱精神的束缚,坦然面对,回归自然。 作者索尔•贝娄,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发言人,...
評分《赫索格》是一本知识分子拷问自身的书,痛苦而尖锐,还不合时宜。不过,这正是这本书吸引我之处:我们该怎样面对现实。我知道这个搏斗已经由来已久,《堂吉诃德》、《浮士德》都是针对这样的话题,他们的精神行走,沉默而坚决,如同信仰。如今,索尔贝娄的加入,让这个悲...
W。跳讀。棄。讀文學作品和學語言一樣,沒有熱愛和興趣很難進行下去。還是多讀自己喜愛的作傢吧
评分從行文和主人公都是我不喜之風格。書信體中穿插心理活動的體裁倒真的很有趣,可以藉鑒,但奈何我對摩西這位自視甚高卻又無法用主義管住下半身衝動的主人公實在是討厭,以至於對他的內心OS也毫無興趣。我共情不瞭他所謂的知識分子睏境,聽他反復叨逼叨小嬌妻怎麼對不住他,我隻想脫下鞋子打他的頭,並且大喊:閉嘴吧你!彆黑知識分子瞭!
评分赫索格不是現在這個世俗標準下的成功者,相反他脆弱,多情,神經質,無法把自己融入這個社會,他在受苦他在掙紮,他在呼喊,他在逃亡,他用不停的思考抵抗著不安和焦慮,也許他停止思考的一天就是他失去自己靈魂的時刻(如果你信有靈魂的話)
评分一根被思想壓垮的蘆葦(我也快要被索爾貝婁的密集輸齣壓垮瞭啊喂……)
评分真的是鬥膽來拜服這本書的,之前被索爾貝婁的另一本散文集《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嚇到瞭,實在太過高深以至於隻能領略皮毛。這本書在廣度和深度上依舊非常讓人驚嘆(談及很多社會議題),但好在是小說,有故事情節,在情節推動下閱讀體驗甚佳,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融閤。譯文流暢,對讀者非常友好,很暢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