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职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维特根斯坦说:“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我不知道怎么样才算“玩弄”,所以我宁可尽量避免接触别人内心深处。我同时也认为,即使没有法律的禁止,任何人也无权去窥探一个人的内心隐私。 《追风筝的人》中男主角的父亲说:“人最大的罪恶就是偷窃。”我怕...
评分打开新书的时候,一张精致的书签掉了出来. 内容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写着我执两字,引用了一段话:"读书好,起码读着读着不知老之将至.-梁文道<读者>" 是熟悉的一张画.引自Laura Veirs的唱片封面<Carbon Glacier>,可惜编辑和设计者只是稍作改动,却没有注明出处.这样很不好. 或者要...
评分在读这本书之前梁文道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哲学行者、一个思想者、一个理智到不被书中的情感所左右,能够单纯从书的内容去评价一本书的书评人,他在报刊、电台、电视台里出现,传播着属于他的理性和知识,在我的印象里他绝对和“感性”、“柔软”、“悲伤”……...
评分继《常识》之后,梁文道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又推出了《我执》,出版方将这两本书并称为梁文道的“理智与情感”,并且暗示在书中可以见到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梁文道的隐秘内心。这自然是个不错的卖点,也是作者的“粉丝”所乐于见到的。然而,作者自称《我执》只是“看似日...
评分继《常识》之后,梁文道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又推出了《我执》,出版方将这两本书并称为梁文道的“理智与情感”,并且暗示在书中可以见到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梁文道的隐秘内心。这自然是个不错的卖点,也是作者的“粉丝”所乐于见到的。然而,作者自称《我执》只是“看似日...
实际上,梁文道 并不喜欢太执着的人,正如他自己在书里和其他场合里面所提到的:并不希望自己“什么都能做好”,“我执”其实是不好的,“破执”才是他正在面对的。
评分间间断断的看了一个月,因为这种书只有在晚上才会读的进去。 等以后再读一遍。
评分学哲学的男人,这些幽深隐秘的心绪实在动人。略去窥探缘由,这些恋人絮语般的抒写与剖析,实则是献给自己的时光纪年了。 梁文道君。
评分“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场记忆的战争。受过伤害的,必将在新一轮关系的最初就迟疑畏惧,甚或仓皇退缩。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过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他同时还在和自己的记忆协商,谈判与作战。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一些过去的陌生人。 至于将要结束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那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评分太过琐碎,而且大部分文章都是无源头无结尾的极其形而上的思维片段,很多篇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但又似乎少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才情,没法让读者单单凭着喜欢他的语言文字就坚持看下去。梁文道写文章都是“公事”,他把自己内心的那部分表达需求集中在这里面,自己爽了,读者挠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