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在這30年中首先是以改變生活的麵目齣現,當財富和新的夢想嚮著每個普通人招手的時候,讀書的首要目的就是尋找嚮新生活靠攏的最佳路徑。高考製度的確立更是為功利閱讀打開瞭一扇大門,而學位論文、職稱評定等等事關房子與票子的世俗考量,又無不改寫著“讀書無用”的老話,讀書大到使國傢振興,小到使生活富足,這些可愛的目的性,恰恰是閱讀改變生活的最初動力。那些生於荒僻鄉野的讀書人,那些在底層掙紮的窮苦書生,正是在書本的召喚和知識的陽光照耀下走嚮城市,走嚮耀眼的人生。其實,講讀書改變人生,還有一層意思在於,通過讀書,通過密密麻麻的語詞的世界,國人的視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寬瞭。講世界是平的,講世界變小瞭,大約就源於知識與信息以書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過閱讀想象或體驗那些遙遠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瞭無與倫比的豐富性。30年問中國人知道的一切也許超過瞭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驅動下的閱讀,使“知”與對“知”的談論,獲得休閑活動所不可缺少的愉悅與欣快。功利閱讀極大地改變瞭人生,而休閑閱讀又極大地豐富瞭生活。
這是中國在紀念改革開放30年中推齣的第一本迴顧閱讀曆史的圖書,也是第一本關於書的書。該書收集瞭吳恩、李銀河、瀋冒文、周國平、吳曉波等34位國內一流的文化界專傢的私人閱讀史,迴顧瞭30年中國齣版的及在時代大背景下文化的變遷。該書有較深刻的閱讀價值和文獻參考價值。
2009年1月第1版 有2010年3月4印本
1978-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关于三十年这个主题,有点泛滥,不过三十年读过的书,却是我最喜欢的内容。书里采访的都是前辈,都是学界文化界的名流大腕。看看他们的书目,看看他们读过的书影,让我感到那么的熟悉,几乎都是老面孔。这些书我也几乎都读过,即使没读或者没读...
評分看此书时有一个奇怪的感觉,文科生看的话,恨不得自己能多看几本书单的书,而理科生则或许想把这34位学者、作家、文化人等罗列的书单整成一个直方图,列一个总书单吧。 刚好,有人提我们做了这份工作。致谢。http://book.douban.com/review/1747627/ 说是私人阅读史,略显言...
評分我刚看完这本书,觉得不趁情绪未退的时候,写一些东西,真的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写书之人。 这本书反应的只是那个时代一小撮人的阅读书单,透过这本书我们能简单看到的那一代读书人所思所虑。他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是思想上的拔高。他们的阅读是对那个时代的...
評分由此看来读书人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很多共通点。。。 所以诸如《陈寅恪的最后20年》被反复提及了不知道多少遍。还有《顾准日记》,以及《古拉格群岛》。。
評分1. 多个人提到80年代李泽厚的影响, 2. 多人提到吴思的影响《潜规则》 3. 有人对《兴盛与危机》中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研究历史的方法评价不高(秋风)。 4. 感觉这本书有点文不对题,说是“私人阅读”,其实找的都是一些文化人和公共知识分子,推荐的书也都是偏专业内...
改革開放30年書單
评分30個人,每人推薦30種書,這在一個飢餓的時代,是不難想象的。一本冷門的哲學書,在那個時代都可以賣上二三十萬冊。讓人悲哀的是很多人的經驗和感受都幾近相同,延至今日,真有一種文化被科技打敗、思想被信息佔據的徒勞感。波茲曼說「娛樂至死」,最怕的是人成為娛樂乃至於文化的殭屍!
评分一本關於書的書 不同的人的30年的閱讀曆程,私人閱讀史 各有不同,但也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 雖然今非昔比,不過也能籍此感受到他/她們艱辛而又樂在其中的心路曆程
评分打開瞭一扇讀書的門 讓我們看到瞭部分當代文人的閱讀史以及成長史
评分源於生活,但不高於生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