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國度

理想的國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乾春鬆
出品人:壹捲YeBook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23-5
價格:96.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20131196
叢書系列:論世衡史叢書
圖書標籤:
  • 烏托邦
  • 政治哲學
  • 社會思想
  • 理想國
  • 未來社會
  • 社會改革
  • 政治理論
  • 哲學
  • 人文社科
  • 科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專著。在古代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國傢”的概念,而傳統的天下一傢的觀念一直是主要的觀念形態。在晚清時期,中國逐漸從封閉的國傢轉變為現代民族獨立的國傢。本書介紹瞭近代中國“國傢”觀念的形成、意義以及發展曆程,通過對近代中國主要的思想大傢留下的浩瀚思想遺産資料進行爬梳,清晰地展現齣作為概念的“國傢”的發展與內涵,勾勒齣傳統文化觀念中的“理想的國度”的藍圖。

著者簡介

乾春鬆,浙江紹興人,北京大學哲學係、儒學研究院教授,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紹興文理學院鑒湖學者。主要從事儒傢思想、近現代哲學、中國政治哲學研究。著有:《製度化儒傢及其解體》《製度儒學》《重迴王道》《儒學近代轉型》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小康到大同的社會發展路徑:
康有為的三世說和《大同書》 /001
一、三世說與康有為的曆史哲學/004
二、“大同”世界,康有為的“曆史終結”/033
三、《大同書》與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046
四、餘論:《大同書》與現代新儒學/054
第二章 理財觀念與現代國傢建構:
中國近代思想傢的“理財救國”論/062
一、中西曆史的分叉點/063
二、國傢觀念與“理財救國”/067
第三章 如何從曆史和信仰來理解國傢和民族:
康有為與章太炎的分歧/074
一、引領和追隨/074
二、教主與史傢/089
三、革命與改良/107
四、餘論:固執的敵對/124
第四章 民族主義與現代中國的政治秩序:
章太炎與嚴復圍繞《社會通詮》的爭論/129
一、汪精衛和鬍漢民對《社會通詮》按語中“民族主義” 的評析/132
二、“總相”與“彆相”:章太炎對《社會通詮》中宗法 社會與民族主義之關係的評論/138
三、立憲政治與追求富強:嚴復和章太炎對於國傢與社會 秩序建構的歧見/150
第五章 國傢與個體:
嚴復與中國近代自由觀念的睏境/162
一、嚴復的自由觀/165
二、自由的條件/179
三、權威主義與嚴復的選擇/184
第六章 保教非所以立國:
梁啓超對儒傢態度的轉摺/188
一、大變局中的儒傢的政治、道德觀念:從《新民說》到 《歐遊心影錄》 /194
二、梁啓超對儒傢政治哲學的整理/207
三、保教非所以尊孔:梁啓超與孔教運動之分閤/219
第七章 張謇的改革策/231
一、張謇與戊戌變法/232
二、《變法平議》:張謇的改革策/242
第八章 張謇的建國策/251
一、作為基本立場的“國傢意識”/252
二、保土救國/255
三、餘論/258
第九章 文明模式與現代性的反思:
楊度與章太炎、梁啓超關於國傢與民族的爭論/261
一、《金鐵主義說》之前楊度的國傢和民族觀/263
二、《金鐵主義說》中的“民族”“國傢”和“世界觀”/268
三、政治革命:楊度與梁啓超、章太炎關於立憲和國傢的爭議/288
第十章 民族國傢與國學:
作為國傢認同與學科的“國學”/319
一、“國學”與國傢認同的遷移/320
二、“國學”與“科學”“學科”/330
三、“國學熱”和超越國學/338
第十一章 “國”之意象轉移:
以章太炎、鬍適和顧頡剛、傅斯年為主軸/341
一、章太炎和章門弟子的“國學”/343
二、鬍適:從“整理國故”運動到《國學季刊》的發刊詞/348
三、顧頡剛和傅斯年:被放棄的“國學”“國故”/355
第十二章 三民主義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政治意識的分閤/360
一、導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中國傳統/360
二、誰是革命者:後五四時期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整閤與文化 觀的變遷/366
三、戴季陶與“純正的三民主義”/374
四、新生活運動與蔣介石的三民主義儒傢化/395
五、三民主義、新民主主義、共産主義:如何結閤中國實際 進行理論創造的範型/408
附 錄
儒學的曆史與現代轉化/41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