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4-11-04
声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传统语境中,“声色”一词联系着“感官之娱”而暗寓贬义。本书创造性地以“声色”概念为核心考察中国诗与宫廷文化。中国古代论家囿于道德和政教对感官表现的规避,在艺术技巧显著彰扬的作品面前往往保持着高度警惕,而其论断的影响则一直延伸到现当代学术语境的文学和文化史建构。
永明诗人公开大力地主张“声韵”之举,向来被看作南朝诗风转向感官娱情的“始作俑者”。吴妙慧的研究则将其置于当时的宫廷环境中,并探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声色”对永明诗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解析他们诗歌中所蕴含的听觉和视觉经验,指出永明诗人的声色追求反映了佛教思想、儒家价值观和新的社会政治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影响;并就传统视角下对永明诗人的评价,以及仅从语义层面理解中国诗歌的普遍阅读模式作出了反思。
吴妙慧(Meow Hui Goh):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东亚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专攻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文学与记忆、现实的建构(reality-making)以及政治宣传(propaganda)等现象的关系。曾先后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本科荣誉学位,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硕士学位,此后继续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师以及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学术著作包括专著 Sound and Sight: Poetry and Courtier Culture in the Yongming Era (483-493) 以及 “Genuine Words: Deception as a War Tactic and a Mode of Writing in Third Century C.E. China”“Artful Remembrance: Reading, Writ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Fallen State in Lu Ji’s ‘Bian wang’”等多篇论文。新近完成的书稿题为 The Double Life of Chaos: Living Memory and Literature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C.E. 180s–300s。
译者简介
朱梦雯: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人文社科荣誉学会青年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尤其关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图景与文化场域的变迁,流徙迁移与诗歌表现,以及文学社群等现象。此外,在西方汉学与中国古典诗歌西译等领域亦多有涉猎。曾先后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研读中国中古文学,并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博士后,并曾分别获得哈佛-燕京学社和日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的访问学人项目资助。学术著作包括博士论文“Half-Dead But Half-Alive: Literary Transformation in Late Sixth-Century China”以及《〈神州〉之馨:埃兹拉·庞德〈天津桥畔作诗〉刍论》《“伤逝”书写与文学社群:以建安时期(196–220)的数篇〈寡妇赋〉为核心》等期刊论文。
一改往日對於宮廷詩人華麗奢靡詩風、膚淺綺麗詩格的抨擊,狹隘、物質形式的斥責,本書提出南朝宮廷詩人在對現象世界的視覺與聽覺的細膩捕捉,對於自然與物的切身具體感受,同時將儒佛思想與新的政教機制納入到創作之中。他們對於空間的觀察,對於移民/遺民身份的體認,對於物的理解,對於山水自然以及旅行的反思,塑造了他們具體、真實、多樣的詩人形象和詩歌風格。然而唯一不足的是,對於詩歌的宗教性談得不足,似乎有種模棱兩可的感覺。謝 @jsrmcbs @233826133 ? #學而愛#142
评分第二章太有意思了
评分在南朝宮廷的文化語境還原中,通過「知音」「觀物」的「聲色」之途來探究文學文化視覺與聽覺呈現的時代意義,精細感悟大千世界、微妙把握詩性自我。本書值得推崇之處包括基於感官體驗的文化場域與人文空間復建、對頗負政教惡名的文人文類文化的關注、佛教納入宮廷文化的思想軌跡重現等。文本細讀得體,譯筆流暢通順,不過整體稍感略闕深入。謝@jsrmcbs @233826133 ? #讀而愛#125
评分一改往日對於宮廷詩人華麗奢靡詩風、膚淺綺麗詩格的抨擊,狹隘、物質形式的斥責,本書提出南朝宮廷詩人在對現象世界的視覺與聽覺的細膩捕捉,對於自然與物的切身具體感受,同時將儒佛思想與新的政教機制納入到創作之中。他們對於空間的觀察,對於移民/遺民身份的體認,對於物的理解,對於山水自然以及旅行的反思,塑造了他們具體、真實、多樣的詩人形象和詩歌風格。然而唯一不足的是,對於詩歌的宗教性談得不足,似乎有種模棱兩可的感覺。謝 @jsrmcbs @233826133 ? #學而愛#142
评分第二章太有意思了
本文载自《中国学术》第3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31-439页。 “永明”年号,前后只有十年(483-493年),但后人对它的讨论,却持续了千余载。十载的诗坛热闹,何由换得千年的余味?简单地回答,或许是因为这十年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诗运”而言,具有“转关”的意义:...
评分本文载自《中国学术》第3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31-439页。 “永明”年号,前后只有十年(483-493年),但后人对它的讨论,却持续了千余载。十载的诗坛热闹,何由换得千年的余味?简单地回答,或许是因为这十年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诗运”而言,具有“转关”的意义:...
评分本文载自《中国学术》第3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31-439页。 “永明”年号,前后只有十年(483-493年),但后人对它的讨论,却持续了千余载。十载的诗坛热闹,何由换得千年的余味?简单地回答,或许是因为这十年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诗运”而言,具有“转关”的意义:...
评分本文载自《中国学术》第3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31-439页。 “永明”年号,前后只有十年(483-493年),但后人对它的讨论,却持续了千余载。十载的诗坛热闹,何由换得千年的余味?简单地回答,或许是因为这十年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诗运”而言,具有“转关”的意义:...
评分本文载自《中国学术》第3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31-439页。 “永明”年号,前后只有十年(483-493年),但后人对它的讨论,却持续了千余载。十载的诗坛热闹,何由换得千年的余味?简单地回答,或许是因为这十年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诗运”而言,具有“转关”的意义:...
声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