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己的人类学家”、女性主义代表作家 安妮·埃尔诺
◇献给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简短而痛苦的“安魂曲”
◇简体中文版全新修订上市,译稿精心打磨,展现原著的写作风格
◇成千上万的男人和(特别是)女人,在她的毫不妥协的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重磅推荐
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出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
安妮·埃尔诺是新自传文学的女王。
——《时代周刊》
让人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经典回忆录《安详辞世》。
埃尔诺对她母亲的回忆如同一个极简主义的启示,简洁而犀利,以外科医生手术刀的精准度直刺心脏。
——《洛杉矶读者周报》
这部自传体小说既涉及一个特定的女人,也涉及每个女人。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曾经充满活力和独立的女人在老年时的残酷现实。从不感情用事,始终保持克制,这是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青春和岁月、梦想和现实的深刻动人的故事。
——《柯克斯书评》
◆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1940年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座海滨小城。她出身于法国贫民阶层,父母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食品杂货店。为了使她脱离卑微的社会阶层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父母尽己所能,不分昼夜地工作,将她送进大学听讲“柏拉图”。然而当她真正地实现了“梦想”,上升到所谓的高等阶层时,她却与父母产生了无法调和的隔阂,永远地与那个她所出身的世界分离了。埃尔诺无所畏惧地记录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对社会和集体记忆的清晰看法。她的作品采用白描式的中性写作,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作品《一个男人的位置》曾获1984年法国勒诺多文学奖,《悠悠岁月》曾获2008年法国杜拉斯文学奖。迄今为止,她共出版二十余种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她的全部作品被授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奖”(2017年)、西班牙“福门托尔文学奖”(2019年)、“伍尔特欧洲文学奖”(2021)。
写父亲的死先写那些被扔在滚烫平底锅上的胡蜂是痉挛着慢慢地死去,写母亲的死写从前在缆绳厂戴着的那个顶针,写那个没有季节或时间经过的房间,写弄丢的假牙、凹陷的嘴唇、下垂的下颚,器官与周围的人一起催着她死去。如果说“我不能怀疑我所感到的,记忆本身也是一种体验”,...
评分作者回忆父亲母亲把她从小到大养育起来的一系列的生活,蕴含着阶层生活方式的差异,读的时候真的很懂得作者的描述,关于父亲的谨小慎微,关于父母间的相处,关于父母想要让孩子生活的比自己更好的心情和愿望,关于作者自己上大学后想要过自己的独立的生活,远离家庭甚至远离家...
评分写父亲的死先写那些被扔在滚烫平底锅上的胡蜂是痉挛着慢慢地死去,写母亲的死写从前在缆绳厂戴着的那个顶针,写那个没有季节或时间经过的房间,写弄丢的假牙、凹陷的嘴唇、下垂的下颚,器官与周围的人一起催着她死去。如果说“我不能怀疑我所感到的,记忆本身也是一种体验”,...
评分社会学教授推荐的A.E。 看到最后五页,眼泪开始打转,起初的平淡叙事变成了一种对母亲深深的不舍,看到这,想起自己从不敢想像母亲有离开我的一天。而在最后是Annie的点睛之笔。 她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在讲述一个社会的,历史的故事在一个人身上的印记。我...
评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几部已出版作品都不长,而且因为内容通俗接地气,所以阅读时不会有太多障碍。这本书如果看得快的话,可能一个多小时就能阅读完。 周五下午的时候,自己窝在沙发上静静地看完了这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因为时不时会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和她...
没读过,但是这么薄的一本书定价那么高,怎么不把三本合在一起再出版,想????想疯了是吧
评分可读性很强,偶尔会被戳到
评分抢先阅读!个人觉得内容很不错,中国人也能深深共情。三篇自传体小说,一个吃苦耐劳的父亲,为了让女儿进入一个曾对自己不屑一顾的阶层奋斗一生。一个一生要强不甘落于人后的母亲,她说“要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知识才是最美的,书是最珍贵的”。女儿和千万个平凡的普通人一样,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她也曾为自己底层的身份感觉耻辱,羡慕那些“精致,有教养”的布尔乔亚太太。作者用她细腻敏锐的笔触写下这些故事。在这个阶级不断固化的世界,人是否很难摆脱社会阶层给自己打上的烙印,这可能是需要被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评分精准出版了
评分看的过程中总想到汉德克《无欲的悲歌》,但很奇怪,女作家写母亲竟没男作家写得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