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曹晖
出品人:
页数:254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3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01007698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美学
  • 设计
  • 艺术
  • 形式主义
  • 哲学
  • 视觉形式研究
  • 艺术理论
  • 艺术史书单
  • 视觉美学
  • 艺术形式
  • 设计美学
  • 审美研究
  • 图像表达
  • 形式语言
  • 视觉文化
  • 艺术理论
  • 美学哲学
  • 视觉符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基于西方视觉艺术的视觉形式考察》的主题是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视觉感官历来被公认是人类最高贵的感官,它不但让我们领略了大干世界里美不胜收的姹紫嫣红,而且通过它我们获取了对于世界的认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开篇就说,天下人天性好求知,证据之一便是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而一切感官之中,最高贵的是为视觉。因为且不论行动,即便我们一无所为,我们也乐于观看万事万物。而知识,就在万事万物的差异之间显现出来。可见,视觉就是知识,就是理性,就是光明。那么,形式呢?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定义为事物是其所是,这个道理是不难理解的。比如一栋房子,它之所以成其为这一栋房子,根由是在于它的物质材料或者说内容,即土木石料乃至钢筋水泥一类呢?还是在于它的形式,即建筑师心中的蓝图?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此而言,“形式”也是秉承了柏拉图“理念”的传统,它就是为天下母的“道”,也是有名万物之母的“名”。

作者简介

曹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哲学博士。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获哲学(美学)博士学位。曾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自2001年末起任教于黑龙江大学,现为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育学会会员。 近年来主要从事艺术、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文艺评论》、《北方论丛》、《中国政治学院学报》、《学习与探索》、《艺术教育》、《城市问题》、《人文旅游》等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设计作品多次在国家、省部级设计评比中获奖,其中和纸画《百合含香》参加日中交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封面设计《中国森林蘑菇》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书籍装帧评比优秀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目录信息

序言   论文摘要   导言   0.1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0.3 问题的提出   0.4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0.5 本书基本结构   0.6 研究方法   第1章 视觉形式理论的来源及其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1.1 形式主义和感觉主义   1.1.1 以费德勒、希尔德勃兰特、沃尔夫林、李格尔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路线(建立的艺术科学学派)   1.1.2 以费歇尔、李普斯、沃林格尔为代表的感觉主义路线   1.2 世界感、生命感和艺术意志   1.2.1 世界感、生命感——作为文化史一部分的视觉形式研究   1.2.2 艺术意志——建立在艺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史研究   小结   第2章 视觉形式的本质探究   2.1 从形式到视觉形式   2.1.1 形式的内涵   2.1.2 形式的分类   2.2 视觉形式的内涵及其要素分析   2.2.1 视觉形式的研究对象及其内涵   2.2.2 视觉形式要素分析   小结   第3章 西方视觉艺术中视觉形式的分期及其风格的转换   3.1 视觉形式的分期及其表现   3.1.1 第一阶段:原始艺术时期的“无机形式”   3.1.2 第二阶段:古典艺术时期的“有机形式”   3.1.3 第三阶段:现代艺术时期的“无机形式”   3.1.4 第四阶段:后现代艺术时期的“无形式”   3.2 视觉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其转换   3.2.1 视觉艺术风格形成和转换的外在因素   3.2.2 视觉艺术风格形成和转换的内在因素   3.2.3 视觉艺术风格转换的实质:视觉范式的转换   ……   第4章 视觉形式的接受   4.1 视觉形式的发生与接受原理   4.1.1 视觉形式的发生原理   4.1.2 视觉形式的接受原理   4.2 视觉形式接受阈限的扩容   4.2.1 影响视觉形式接受的因素   4.2.2 心理接受阈限的扩容途径   第5章 视觉形式的应用   5.1 视觉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5.1.1 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   5.1.2 视觉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5.2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形式分析(以VI设计为例)   5.2.1 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5.2.2 VI——视觉识别设计的形式特征和审美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得出作者知识挺广博的,可就是不太会讲故事。所以这书没有让人惊喜的地方。可以将此书列入中国教科书。

评分

看得出作者知识挺广博的,可就是不太会讲故事。所以这书没有让人惊喜的地方。可以将此书列入中国教科书。

评分

嗯,总的来说呢,是一个资料上很完整的收集吧… 但是觉得没有什么个人的观点,如果能再多一些评判就好了…

评分

美学,综述。3.5星。广西艺术学院讲座。

评分

脱胎于博士论文,我很高兴从中了解了贡布里希和阿恩海姆等人的理论——他们的著作显然是非读不可的;美学问题,和很多哲学问题一样,在我看来,最终将被心理学取消,何况要研究视觉,不了解正快速发展的心理学进展怎么行?遗憾的是,作者的心理学引用来源,基本停留在数十年前。没有更新的认识,当然只能局限于对经典理论的“考察”,而形成不了自己的观点和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