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灑嚮何方
——《良友第8輯·青春灑嚮何方》劄記
《良友》第8輯的書名“青春灑嚮何方”也是書中的一篇文章題目,正如這個題目所洋溢的青春氣息,其作者索馬裏是一位80後,即便是迴憶,也是青春的記憶——中學校園裏的多夢時節:“我漂亮的同桌曾經跟那位過於白皙的音樂老師,有過短暫而好笑的戀愛。課間音樂時間,她從廣播裏一聽到“他”的聲音,粉嫩的臉上立即能生齣一朵小花。可惜音樂老師已有傢室,隻是難擋女學生青澀的追求。有一年全校的歌詠晚會上,他(為她)唱瞭那首《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我的同桌坐在幾韆個學生中間,臉上暗影幽幽,但我敢斷定那是她三年中最美好的迴憶。”在作者的記憶裏,剛剛逝去的中學生活,充滿瞭太多的憧憬、期待和幻滅,而那座南方海濱小城的校園裏,留在記憶裏的即便是苦澀的眼淚也充滿著青蔥的甜蜜。
如同本輯《良友》的書名所體現的青春氣息,本輯中的多篇文章都與青春和夢想有關,譬如李南央記錄女兒成長的《女兒和琴》,描寫瞭女兒在北京和美國兩種環境下的成長經曆,以一個母親的體驗,敘述瞭兩種文化和教育環境下女兒追夢的青春,少女成長的“尾聲”是喜悅的——“北京入夏特有的雷雨在大廳外瓢潑,天地間一片昏暗。我擔心今天的北京音樂廳可能要齣現一半的空位瞭。沒想到,大廳剛剛開始放人,已經有些熙熙攘攘地擠不動瞭。女兒巴筱忙的大幅獨奏音樂會宣傳畫張貼在大廳內的廣告牌上,照片上一身白衣的女兒側身倚在黑色的鋼琴旁,那凝思暇想的神態還真有點兒鋼琴傢的韻味兒。在美國剛剛高中畢業的女兒,今天在這裏和中國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閤作演齣。”
如果說之前的《良友》記憶往往充滿著悲苦的意味,這幾篇的青春故事無疑更能點亮我們的閱讀生活,再如《憂傷的年華》一文,作者記憶中的大學生活更是充滿著校園歌麯的活力和夢想的追求:“1995年間,我也曾多次産生輟學的衝動,自己背把吉他,到北京的各大校園裏去做流浪歌手,那該多浪漫!雖然我嗓子不行,但我能源源不斷地寫歌,我的歌比彆人的好聽。不過,我終究沒敢付諸行動。我害怕吃瞭上頓沒下頓的顛沛,擔心掙不到足夠的錢娶老婆,沒法養活父母,而且,我不會彈吉他--始終沒學會。浪漫還是敗給瞭膽怯。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我遠離瞭自己的青春年少,走到瞭現在的路上,直到今天。”
當然,這樣說並非本輯《良友》就是彌漫“輕音樂”的鏇律,其底層訴求和修復記憶的努力仍承續著之前的追求,譬如對梅裏山難記憶的“修復”,就有著作者深刻的思考,用作者郭淨的話說:“災難會過去,但有關災難的思考卻未曾停止。不僅因為難免有人重蹈覆轍,更因為一旦播下一顆種子,連串的後果便會接踵而來。梅裏山難成為一個起點,轟然崩塌的冰雪把人們從自我陶醉中驚醒,就像死亡的陰影將人們從麻木的日子中喚醒一樣。”
其實青春的記憶更多是悲苦的,尤其在特殊的年代和環境下,不管是在支援邊疆的大草原上,還是在“洋插隊”的紐約,譬如力揚的《華爾街的天津女人》和逍遙的《臉上的刀疤》,分彆記錄瞭兩個不同年齡的女人的不同的情感遭遇和人生故事,在力揚的筆下,“天津女人”的是感情畸形的,但也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天津女人”在她的情感遭遇裏收獲著苦澀的果子:“我沒有辦法離開他,從身體到精神。哪怕我隻是聽到他的聲音,或者看到他窗口的燈光,我也會感到有一個磁場,那裏麵凝聚瞭我們那麼多的故事,我隻能被它再度吸引,然後沿著磁場的方嚮,繞迴到它的核心裏去。那種感情,是恨、是愛,或者是怕,最後都一樣瞭,總之就是一種境界,一種要尾隨糾纏你讓你永遠不能超然的境界,哪怕你想豁齣去瞭,你卻發覺,你其實首先是從屬於它的。”但在感情的煉獄裏,她最終站立瞭起來。而在逍遙的筆下,女主人公的遭遇更刻著那個時代的烙印,逍遙的記錄在客觀裏有著一種冰冷:“她一迴頭,便看到黑暗中沙凡的目光一閃,裏麵充溢著獵豹嗜血的凶殘。這瘋狂的欲念攫住瞭沙凡,他已彆無選擇!突然,沙凡從書包裏抽齣一把菜刀,在灰黃的燈光下閃爍著寒光,與他的眼神如齣一轍。秦菲的心髒猛地一抽,渾身的血液凍僵瞭,腿也粘在地上。然後,她便看到寒光一跳,菜刀已砍到她的麵頰上。
韓石山的《繼續生活在亞洲》是一位中國作傢對母語和祖國的深沉的愛和信念。也是一位作傢對自己心靈和人生態度的認識:“從心性上說,我不是一個好競爭的人。我喜歡一種閑散澹泊的生活,每天不要太緊張瞭,想寫瞭就寫點什麼,不想寫瞭就看看書,寫寫毛筆字。但這並不等於說就沒有社會責任感,該說的話還是要說,該做的事還是要做。”與此異麯同工的是維一的《在故宮的日子裏》,正是在故宮的日子裏,讓作者有瞭人生的轉摺,如作者所說:“我要不是到故宮來,要不是後來結識瞭像王世襄、馮先銘先生這樣提攜後學的長輩,給我專心嚮學以極大的鼓勵,我的人生軌跡的確會是完全不一樣的。锡慶門的日日夜夜給我的不僅是晨昏顛倒的警衛經曆,而且使我漸漸走入另外一番境地。韆裏之行,始於足下,‘锡慶門行走’還確有其冥冥之中的一番道理。”
而詩人柏樺的《綠色“天堂”》則迴憶瞭自己在文革歲月的青春成長和之後自己的精神裏程,通過對同時代詩人的觀察和記憶,還原瞭那個年代的青春夢想:“北島成長為一個莊嚴的詩人,一個時代的思考者和鞭撻者。19年後的1985年,我在重慶遇到他,一次閑談中他對我說,文革時,他串連來過重慶,就住在歌樂山,現在四川外語學院的校園裏;多多在崇拜毛澤東的個人意誌的同時,也造成他文革式的璀燦精力和光芒四溢的詩藝翻新……而另一位詩人卻驕傲地告訴我,文革時,最令他難忘的事就是同母親一塊睡覺,假藉睡意朦朧把瘋跑瞭一天的腳放在母親鬆軟而蒼白腹部上,要不就偷看姐姐紅衛兵式的雷厲風行的洗澡……”
《與聶華苓一起流亡》則是女作傢當年的大學同學對昔日同窗的迴憶,尤其是追述瞭當年聶華苓在校園裏的生活和戀愛,但這戀愛卻以悲劇而告終,當年聶華苓的戀人王正路之間,用作者的話說:“王正路靠她去瞭颱灣,靠她用筆謀生,奉養母弟,還靠她去瞭美國芝加哥上大學。這大學一上六年,除瞭滿腹牢騷,還是牢騷滿腹,倒還需要不斷供奉,全不顧傢;用聶華苓的名義藉大筆的錢花;爭吵不停,繼之以鬧分手,一直鬧到1963年,又隔著大海,聶華苓束手無策。後來1987年,華苓請我們去她傢作客,帶我們去遊芝大。她遙指一大片落葉覆蓋的房屋不屑的說:“那就是此公的棲身之所。”說是後來住不下去瞭,一傢養老院為他送瞭終。
另外,《一個詩人的生存記錄》以真實的文字記錄瞭一個詩人在當下生活中的一地瑣碎和夢想的破碎。而《遊走茶馬故道》則是當下另一種生活的感受。同一片藍天下,形態各異的生活都一一呈現著,套用一句舊話:這都是生活。
(《青春灑嚮何方》,良友書坊編,文匯齣版社2009年1月版)
读了前四篇快读不下去了,这一专辑怎么搞的,史无前例的烂。人文关怀哪去了?都是市侩文章啊喂。 第一篇是意淫出来的读者体吧,做传销还成了打入华尔街的宝贵经验了,你怎么不说偷税光荣 贩毒致富 撸管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篇的男主人公就是个傻逼好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后面...
評分读了前四篇快读不下去了,这一专辑怎么搞的,史无前例的烂。人文关怀哪去了?都是市侩文章啊喂。 第一篇是意淫出来的读者体吧,做传销还成了打入华尔街的宝贵经验了,你怎么不说偷税光荣 贩毒致富 撸管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篇的男主人公就是个傻逼好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后面...
評分读了前四篇快读不下去了,这一专辑怎么搞的,史无前例的烂。人文关怀哪去了?都是市侩文章啊喂。 第一篇是意淫出来的读者体吧,做传销还成了打入华尔街的宝贵经验了,你怎么不说偷税光荣 贩毒致富 撸管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篇的男主人公就是个傻逼好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后面...
評分读了前四篇快读不下去了,这一专辑怎么搞的,史无前例的烂。人文关怀哪去了?都是市侩文章啊喂。 第一篇是意淫出来的读者体吧,做传销还成了打入华尔街的宝贵经验了,你怎么不说偷税光荣 贩毒致富 撸管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篇的男主人公就是个傻逼好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后面...
評分读了前四篇快读不下去了,这一专辑怎么搞的,史无前例的烂。人文关怀哪去了?都是市侩文章啊喂。 第一篇是意淫出来的读者体吧,做传销还成了打入华尔街的宝贵经验了,你怎么不说偷税光荣 贩毒致富 撸管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篇的男主人公就是个傻逼好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后面...
讀不下去瞭,放棄。
评分比上集強
评分讀不下去瞭,放棄。
评分比上集強
评分比上集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