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二十岁的约瑟夫和十六岁的苏珊,正在位于租借地中央那所破败不堪的吊脚楼里艰难地生活着,而且不断地受到被地籍管理局收回这块租借地的威胁。约瑟夫的愤怒和爱情,苏珊的逆来顺受,某位若先生为勾引年轻姑娘而设的计谋……怎么办?母亲从未丧失毅力和希望,她精打细算,怀着一种谨慎、狡黠而清醒的热情策划着,她多么害怕与她的孩子们的最终分离——尽管她知道这是不可抗拒的。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法国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谭立德女士根据伽里玛出版社1950年法文版新译。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在那里度过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时光。炎热杂乱的殖民地,窘迫变迁的家境,忍耐偏执的母亲,放荡骄纵的大哥,温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种种影响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后创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1932年后回法国定居,进入大学学习政治、法律等,曾在法国政府殖民部工作,参加过抵抗运动。1943年,以杜拉斯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无耻之徒》,从此步入文坛。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广受好评,入围当年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电影。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剧作和电影作品,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译者简介:谭立德,1944年生,广东中山人,1983年2月至1985年1月赴法进修,1978年11月起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丛书、译丛编辑部工作,现任研究所编审,法国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编著有《文学中的自然主义》(责编)、《热奈特:叙述话语、新叙述话语》(副主编、责编)、《世界文论1~7辑》(副主编、终审)、《法国作家、批评家论左拉》(编选)、《把真实世界引入小说世界》(论文),译有《雨果戏剧集》(合译)、科莱特《松鼠》、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夜半撞车》等。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道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从念想的那一刻就注定坍塌,而坍塌却成为无法磨灭的印记,愈逃离愈清晰。 杜拉斯笔下的兄妹,总有着深刻的对立和眷恋,彷佛是彼此的魔咒,因为爱而分离,也只有分离才能各自相爱。 过往,愤懑而纠结。未来,幽暗而绵长。 ...
评分1、又看到戒指,还是钻戒,呵呵,看来女作家果然对戒指都有情结,《喜宝》里,勖存姿送给喜宝的钻戒有麻将牌大,她被闲置的时候,就拨弄它,即便成了深闺怨妇,也带了一种华美惆怅的意味。更不用提《色戒》里的那枚粉红钻,竟然可以给予王佳芝一种爱的幻觉。而这本书里的钻戒,...
评分生于怎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悲惨命运降临我们无从决定,生命常常带着这样的悲凉和无奈出现在我们面前。遭遇,挣扎,希望,逃离,我们一直在经历,以各样的形式或许顽强或许消极。《抵》做为现实主义的自传体小说,真实的展现了这样一家人的命运。 曾带给母亲短暂幸福生活...
评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扼制、去解释这种痛苦。 断墙残垣在近百年后我的子夜里愤怒地站着,又无奈地呻吟着。永远生长不起的植物腐尸般漂进想象里,肿胀,霉烂,“装点”着好端端的生命。一个普通的知识妇女,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蓬头垢面,神情呆痴,被岁月榨干了青春的丑陋躯...
评分《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真正触动我、令我错愕、使我动容的是,在这部小说中,没有任何虚幻和妄念,一切物,一切事,一切人,都万般真实,如其所是。 希望和绝望,这似乎是杜拉斯所触及的永恒的主题,《直布罗陀水手》、《平静的生活》、《广岛之恋》等等,无一例外。在...
情人的另一种写法
评分还好。都是可怜的人。
评分大概影响一生的故事只能是同一个。
评分早期杜拉斯,尚不如后来的作品那么看重语言和形式,颇具存在主义感的、某种程度上的私小说。在这个故事的三个版本里,《中国北方的情人》是最华丽的,而《堤坝》的第一主角毫无疑问地是母亲。
评分早期杜拉斯,尚不如后来的作品那么看重语言和形式,颇具存在主义感的、某种程度上的私小说。在这个故事的三个版本里,《中国北方的情人》是最华丽的,而《堤坝》的第一主角毫无疑问地是母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