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的基石

中国科技的基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虞昊
出品人:
页数:515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0-1
价格:3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906278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叶企孙 
  • 传记 
  • 历史 
  • 科普 
  • 人物 
  • 物理 
  • 教育 
  • 人物传记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满满的感动,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初时的我只知蔡元培之于北大,张伯苓之于南开以及竺可桢于浙大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提及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师学者,我却一直不知叶企孙之大名,实则不是我一人之孤陋寡闻,只是那段特殊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心酸的印记。 每次看到这本...

评分

满满的感动,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初时的我只知蔡元培之于北大,张伯苓之于南开以及竺可桢于浙大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提及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师学者,我却一直不知叶企孙之大名,实则不是我一人之孤陋寡闻,只是那段特殊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心酸的印记。 每次看到这本...

评分

满满的感动,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初时的我只知蔡元培之于北大,张伯苓之于南开以及竺可桢于浙大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提及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师学者,我却一直不知叶企孙之大名,实则不是我一人之孤陋寡闻,只是那段特殊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心酸的印记。 每次看到这本...

评分

满满的感动,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初时的我只知蔡元培之于北大,张伯苓之于南开以及竺可桢于浙大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提及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师学者,我却一直不知叶企孙之大名,实则不是我一人之孤陋寡闻,只是那段特殊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心酸的印记。 每次看到这本...

评分

满满的感动,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初时的我只知蔡元培之于北大,张伯苓之于南开以及竺可桢于浙大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提及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师学者,我却一直不知叶企孙之大名,实则不是我一人之孤陋寡闻,只是那段特殊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心酸的印记。 每次看到这本...

用户评价

评分

你无法想象,其实叶老的年代折射出20年代中国出大师的社会土壤原来是政府无能造就了大师辈出。有叶老这样的科学大师,有民国初年没有思想管束的自由土壤,不出大师不可能。

评分

哲人往矣,风范长存。叶先生是“中国科技大厦”的设计师。老清华的理科水平很高。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仅是磁声科技史等多个学科的奠基者,且领衔清华理科及大学教育,能够规划学科发展,精准把控发展空白沿,培育领域人才,两弹一星功勋率出其门下。青年部分可见科学救国热忱,中段教育理念(身教言教并重密切接触更好了解学生;实验理论并重,教学科研并重,严格要求,艰苦奋斗,科学精神;精心选择谋划科研求学方向;好的工学院应有良好的数理基础;抓质不抓量;务实。孰谓后必胜于昔哉),末段史实令人悲惋。以及一个良好的追求真理强调科学互相尊重的学术共同体。政治、人事上的倾轧野心左倾,于国于民都是大大有害的。愿无复贻后人之哀

评分

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中国现代物理教育的开山鼻祖。60年后清华大学理学院采用叶师教育理念,假以时日清华学子定会重放昔日之光芒。叶师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评分

中国科技史上成就最高的人,却因为政治原因,蒙受冤屈,终生未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可惜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比他有名气,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缅怀先烈,体会一下那个年代的大师风范

评分

思想上是传统儒家“经世济民”和西方现代科学的结合。大则为国为民,小则关爱学生,注重个人发展。叶先生是近代真君子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