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大学女教授戴锦华在美洲、欧洲以及台湾地区的一些名牌大学访学的过程中撰写的一部思想新著。书中既有对比较文学的反思,也有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重新审视,还有对文化学、电影学、和自我内心的不断追问。其体裁虽采用名人访谈的形式,但她显得更灵活。其话话显得更有“平民”意味。用她的一些学生的话说,她不但具有一种观照“平民”的文化精神。还拥有一种拯救妇女的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她在国内外。尤其是在北大获得成千上万的学生的爱戴。应该说,这也不足为怪。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部分篇章读起来十分吃力,因毫无背景知识的缘故。女性主义那几篇很有共鸣!
评分代序读得几近泪目,个人记忆、情感与历史时代的融为一体。在我心中戴锦华是女性主义者的标杆人物,那篇《女性写作与个人化写作》辩论得太精彩了,男权主义者的优越感藏匿于整个文化脉络中,女性女主如何摆脱男权、自我觉醒的路依然漫长。戴锦华的学术论文门槛略高,访谈(演讲论坛公开课)才是她最快捷的进入方式。戴锦华是个人少数几个可以真正能感受到的大家魅力。
评分话如其人。
评分大部分篇章读起来十分吃力,因毫无背景知识的缘故。女性主义那几篇很有共鸣!
评分1. 特别精彩但很难推荐给他人的书,戴先生句句切中要害且善于揭示简单议题之后得复杂性。本是为了女性主义的话题去看的,却在其他地方收获更多。太喜欢这种抛出一个话题能为你展开一个历史图景的学者了~ 2.1999年出版的书,谈论八、九十年代如信手拈来,如有可能还想听关于新世纪的讨论,但我深深怀疑在二十年后的今天,这样直言的话语再没有出版的可能了。 3.很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在压迫/反抗的游戏中仍有选择拒绝游戏的可能和空间。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