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四个故事。它们发生在遥远的宇宙和不明的时代,充满幻想色彩又和我们的世界若即若离。
名为“南十字星”的星球贯穿全书,它是星际漫游客,收藏宇宙间的各种奇观。
在《在海边放了一颗巨大的蛋》中,南十字星随手送出了“文明的礼物”。
《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 步》里,南十字星的命运与选择呼应了全球瘟疫下人类面对的困境和希望。
《在威尼斯重建时间》中,时间不再是从过去流向未来,而是回归它混沌的本质。
在《边境来了陌生人》中,南十字星化作一个符号和仪式,静静地倾听在一个偏僻堡垒中被讲述的真理与谎言,旁观历史如何自我重复。
当世界失序,人群惶恐,小说中的主角却孤独而平静,他们选择仰望星空,与南十字星分享只有他们才懂的秘密。
【名人推荐】
今天写作的从众,如同所有的写作者都有通往罗马的车票。本应遍存文学的异质,已经成了写作的罕见。《边境来了陌生人》,其所蕴含的熟悉中的陌生和无处不在的己见与异质,让人看到还有人离开写作的众道,不往繁华的罗马去,而是朝着自己选定的寒冷边境走过去。那老风老雪的冷,也许正是一种现代的灼热吧。
——阎连科(作家)
方舟的野心已不在文字之中,甚至不在文字之外,蛋的意象昭示着一种对现实的原型式重构,虚构与真实的二分法已然落幕,故事的尽头是神话,文明的尽头是失语者互相触碰,尝试用温度传递信号,以熵为诗,击鼓吟唱。
——陈楸帆(作家)
《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是最近最令我感动的一篇小说。这篇异常精密,无论是语言上还是构想方面,感觉花了很多心思。结尾我读得非常难过,感到一种无力的苍茫。以及,这篇小说给我最大的触动是,我们对于当代这种若即若离的书写,实在是漫无目的,很难短兵相接,不如去往开阔的未来,或者寻求历史的缝隙。
这本书叙事的背后铺陈着一种幸存者之声,电波似的语调低沉稳固,长久传递。激烈的动荡过后,仍是序幕,剩余的经卷不足以祈祷,只好孤独地尝试去对话与构造,与那些陌生人、失忆者、异旅之客并肩。无数微弱的心灵之颤,在其中伺机而动,以此去摇撼未来命运的庞大骨架,使其松懈、溃散,乃至倒塌,只落一地未曾燃灭的火光。
——班宇(作家)
一般而言,文学并非杀死建筑,它只是孽生在建筑体内的“异形”,悄然生长的文学,会让它与建筑共生的现实感到窒息。方舟所抵达的威尼斯,是海中之海,岛中之岛,它兴许有一个首钢那样的入口,但不会有出口,就像回忆永远不会显形只会向后流淌。隐居在建筑中的故事,只能通过讷言的空间吐出的二三语感知其存在,因为华丽的外表毁乱了隐秘的行迹。她的故事的逻辑恰好是那样,不是从外部杀死了建筑而是在里面憋坏了它。使我想起《星际穿越》,想起在时间风暴里被撼动的那具主人公卧室中的书架,“这边”和“那边”拥有同一个结构,犹如建筑和文学寄身于共通的躯体和骨骼,但是对应着完全不同的心灵之维,那条朝着内部的河流仿佛流向世界意义的尽头。
—— 唐克扬(建筑师)
蒋方舟,青年作家。
第七届人民文学奖散文奖得主
首届朱自清散文奖得主
“亚洲书店论坛”年度青年作家得主
《东京一年》入选日本《新闻周刊》评选的“了解世界的40本书”
出版作品: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东京一年》《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
一直以来喜欢方舟,为了方舟愿意给三颗星,但也许正是因为是方舟吧,对她有着极高的期待。这是一本科幻小说集,可以看出方舟是在很努力地学习和写作,并且很认真地想要尝试一些新东西。对她个人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但是问题在于,她个人是不是适合于写这样的东西。首先,...
评分当现实变得像小说一样时,小说反而成了理解现实最好的方式之一。 这是我看完本书正文后最大的感慨,谁料翻看后记时候居然发现作者也写了几乎一样的话。非常欣慰,看来在某个频道上与她共振了。 四个寓言故事长短交叠,作为一本小说集节奏掌握得很好。 第一次阅读,被第二个故事...
评分 评分相信对于90后而言,才女蒋方舟都是一个印象深刻的存在。但第一次见到蒋方舟却是在去年,机缘巧合作为摄像拍摄她与华裔宇航员焦立中的谈话。她比想象中的才女要时尚一些,比“别人家的孩子”要腼腆一些,也比我身边刚刚硕士毕业准备工作的女孩子要更坚定一些。 今天从同学那里巧...
评分真的太差了,语言稚嫩得就像中学生初学写作,完全架空的幻想小说本来不需要太多额外的知识与阅历做支撑,但即便如此作者也没能写好,常出现混乱的逻辑和经不起推敲的情节。《星星》那篇那么长的篇幅也讲不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所有和现实、场景、社会有关的描写都苍白无力,疫情后的通货紧缩场景竟然直接照搬了大萧条,政治描写也只是拙劣的模仿和拼凑,显得离开新闻和别人的描写就无法进行创作了,想象力匮乏对作家来说真是太致命了
评分第一篇2星,第二篇0星 后面不想看了,不忍淬读 后面整段整段垮掉,还是去写青春文学的好 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 鸡皮疙瘩一大堆
评分她进步真的好大,用凝固时间的空间建筑塑造人的思想,化无形为有形,使分裂短暂定格,用质朴的寓言将无限的哲学圈定在有限理解范畴,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表征,但仍然感到巨大阅读量带给她庞大意志决心以及多元素材不可调和作用下不够顺滑的阅读感受,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份精神的歆享和促膝仍然是读者的幸运,世界多变而恒永,文学孤独却自由。一起入手的发展叙事理论一书刚看到也提到了没有开放的探索和即兴创作以封闭方式运用叙事的空想型阐述者,显然她开展了突破行动,超越了在写作中原初的困境,获得了新的身份。真是自恰的天分。
评分认知到自己的天赋不存在,这样的行走就够了。理科思维写书,不是科幻,还很做梦
评分很勇敢的尝试,羡慕蒋方舟在30岁以后的状态。当我们习惯了安定和秩序,为随时到来的混乱感到不安时,或许能借助宇宙的秘密得到安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