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論

文字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山東教育齣版社
作者:孟華
出品人:
頁數:363
译者:
出版時間:2008-3
價格:43.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3285913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漢語
  • 孟華
  • 語言學
  • 文字論
  • 字本位
  • 音韻學
  • 語言
  • 文字學
  • 語言學
  • 符號學
  • 傳播學
  • 文化研究
  • 哲學
  • 文學理論
  • 認知科學
  • 媒體研究
  • 文本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對文字學的一般問題進行瞭符號學的深入思考和批判,在此基礎上係統地提齣瞭作者獨到的文字學理論。全書分為上、下兩編。  上編根據符號學的互文性理論,首次提齣瞭“文字間性”這個概念,即“文字是在言文關係和文象關係中被定義的”。或者說,以文字為坐標來考察言、文、象三者的關係性就是文字間性。作者認為文字學的核心問題就是研究文字與語言、文字與圖像的關係,本書稱此為“閤治文字觀”。作者認為目前主流的文字學沒有自覺的文字間性意識,而將文字學限製在一個極其狹窄的領域內,從語言的附屬品、圖像的對立物等角度來孤立而靜止地研究文字。

閤治文字觀將文字的研究重點由對語言的單純記錄轉嚮對文字間性的研究,從而恢復瞭文字的獨立性和主體性,從這個角度來說,閤治觀是“字本位”的。但是“字本位”的文字學理論,絕不是簡單地由以語言為本的研究轉嚮以文字為本的研究,而是要恢復文字或語言研究中的文字間性意識,並在這個關係框架內考慮文字的本位性問題。

本書上編還進一步地分析瞭文字間性的方式,包括替代和補充兩種方式。

所謂替代,指構成言文關係或文象關係的兩個對比項之間是一種等級製的同一關係:以替代項的在場取代被替代項,被替代項被在場的替代項所同化、遮蔽、推延,二者統一於替代項。

所謂的補充,指構成言文關係或文象關係的兩個對比項之間是互補關係,兩個對比項之間是一種相互對視、相互參照、互為條件、相互補充的關係。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字本位”和語言研究
上編 語言·文字·圖像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何謂文字
1  對文字功能認識的誤區
2  漢字的“文”所體現的廣義文字性質
3 閤治文字觀
第二節 文字間性問題
1 互文性與文字間性
2 文字間性
第二章 文字間性是文字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第一節 言文關係的整體觀和分治觀
1  整體觀
2  分治觀
第二節  言文關係的解構觀
1  解構對象
2 德裏達的言文消解思想
3  解構文字學的局限
第三章 閤治文字觀
第一節  文字的符號性質與言文關係
1 符號性質即意指問題
2 人類運用意指性符號的兩種基本手段:語言和文字
第二節  語言性言文關係分析
1 言文分離性
2 言文的統一性
第三節 文象關係分析
1 文象關係及方法論基礎
2 文象關係的分離性問題
3 文象關係的統一性問題
第四章 語言性言文關係及其悖論
第一節 文字的意指方式和間距性悖論
1 作為意指方式的文字
2 文字間性的層級性和相對性
3 言文關係方式的距離感
4 兩種間距性悖論
第二節 言文關係的任意性悖論
1 言文關係悖論
2 任意性悖論
3 拉丁字母文字寫詞方式的替代性
4 替代性即言本位性
第三節 言文關係的動機性悖論
1 能指間距性縮小
2 寫詞方式的補充性
3 替代性文字和補充性文字
第五章 文字間性悖論
第一節 中西文字間性比較
1 中西文字的言文關係方式的差異
……
下篇 漢字的符號功能 總序:“字本位”和語言研究<br>上編 語言·文字·圖像<br> 第一章 導言<br>  第一節 何謂文字<br>   1  對文字功能認識的誤區<br>   2  漢字的“文”所體現的廣義文字性質<br>   3 閤治文字觀<br>  第二節 文字間性問題<br>   1 互文性與文字間性<br>   2 文字間性<br> 第二章 文字間性是文字學的基本問題之一<br>  第一節 言文關係的整體觀和分治觀<br>   1  整體觀<br>   2  分治觀<br>  第二節  言文關係的解構觀   <br>   1  解構對象   <br>   2 德裏達的言文消解思想   <br>   3  解構文字學的局限   <br> 第三章 閤治文字觀   <br>  第一節  文字的符號性質與言文關係<br>   1 符號性質即意指問題<br>   2 人類運用意指性符號的兩種基本手段:語言和文字<br>  第二節  語言性言文關係分析<br>   1 言文分離性<br>   2 言文的統一性<br>  第三節 文象關係分析<br>   1 文象關係及方法論基礎<br>   2 文象關係的分離性問題<br>   3 文象關係的統一性問題<br> 第四章 語言性言文關係及其悖論<br>  第一節 文字的意指方式和間距性悖論<br>   1 作為意指方式的文字<br>   2 文字間性的層級性和相對性<br>   3 言文關係方式的距離感<br>   4 兩種間距性悖論<br>  第二節 言文關係的任意性悖論<br>   1 言文關係悖論<br>   2 任意性悖論<br>   3 拉丁字母文字寫詞方式的替代性<br>   4 替代性即言本位性<br>  第三節 言文關係的動機性悖論<br>   1 能指間距性縮小<br>   2 寫詞方式的補充性<br>   3 替代性文字和補充性文字<br> 第五章 文字間性悖論<br>  第一節 中西文字間性比較<br>   1 中西文字的言文關係方式的差異<br>   ……<br>下篇 漢字的符號功能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字本位”理论是继上世纪末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之后,再次在中国大陆出现并饱受争议的本土化语言学理论。所谓字本位,按照主要开创者徐通锵的说法,就是把“字”看成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作为汉语的汉...

評分

“字本位”理论是继上世纪末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之后,再次在中国大陆出现并饱受争议的本土化语言学理论。所谓字本位,按照主要开创者徐通锵的说法,就是把“字”看成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作为汉语的汉...

評分

“字本位”理论是继上世纪末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之后,再次在中国大陆出现并饱受争议的本土化语言学理论。所谓字本位,按照主要开创者徐通锵的说法,就是把“字”看成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作为汉语的汉...

評分

“字本位”理论是继上世纪末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之后,再次在中国大陆出现并饱受争议的本土化语言学理论。所谓字本位,按照主要开创者徐通锵的说法,就是把“字”看成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作为汉语的汉...

評分

“字本位”理论是继上世纪末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之后,再次在中国大陆出现并饱受争议的本土化语言学理论。所谓字本位,按照主要开创者徐通锵的说法,就是把“字”看成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作为汉语的汉...

用戶評價

评分

贊!力薦!

评分

漢字特點,重新發現

评分

漢字特點,重新發現

评分

漢字特點,重新發現

评分

漢字特點,重新發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