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生育的社會

不讓生育的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日]小林美希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廖雯雯
出版時間:2020-8
價格:4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84936
叢書系列:譯文紀實
圖書標籤:
  • 譯文紀實
  • 日本
  • 紀實
  • 非虛構
  • 女性主義
  • 生育的麻煩
  • 育兒
  • 日本文學
  • 社會議題
  • 生育政策
  • 人口趨勢
  • 性彆議題
  • 公共政策
  • 社會變遷
  • 傢庭結構
  • 倫理討論
  • 文化觀念
  • 個體選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不是“不能”生育

是社會“不讓”生育

—————————

將育兒的責任強加於女性,依舊是日本社會的現狀。

雇用環境逐漸惡化,社會構造日益復雜,結婚也變成睏難的事,或者即便結瞭婚,也不願意要孩子,又或者即便要瞭孩子,也有父母放棄育兒甚至虐待孩童——種種社會現實刺目至極。

近30年來的日本,幾乎一成不變的現實是,傢裏第一個孩子齣生後,有6-7成女性麵臨失業。女性不僅置身於隻有丈夫和子女的核心傢庭中,而且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導緻“父親缺席”,每3位母親中就有1人麵臨“孤獨育兒”的現狀。

國傢也不願意為育兒事業提供財政支持。托兒所的增設需要較多資金,於是國傢選擇強化育兒假製度,試圖迴避問題。即便增設托兒所,也是放寬政策,允許民間資本參與。而民營企業為瞭一己之利,以低薪聘用新手,導緻優質保育逐漸消失。

仿佛整個社會環境都在對女性說:“這麼擔心小孩的話,讓母親在傢守著吧。”

著者簡介

小林美希

1975年齣生。勞動與經濟方嚮的記者。

高中就讀於水戶第一高等學校。神戶大學法學部畢業。

曾任職於株式新聞社,後任每日新聞社《經濟學人》編輯部記者,2007年起成為自由記者。

報道以年輕人的雇用、結婚、生産與育兒、重返職場等問題為中心。

著有《成為“正式職員”的年輕人們》(岩波書店)、《看護崩壞》(ASCII新書)、《職場流産》(岩波書店)等。

2013年,因“對‘不讓生育的社會’的結構和一係列職場孕婦歧視的報道”獲貧睏新聞報道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為何無法成為父母
眼下,為何一旦成為父母就會被孤立
就業冰河期一代在妊娠期遭遇的問題
以妊娠為由實行的解雇
年年增多的35 歲以上高齡産婦
年近40 歲的助産士
變成消費品的“相親”“備孕”
“女性雜誌風”的育兒誤區
滿足自我的妊娠
與“生命揀選”密切相關的産前診斷
直麵“産後抑鬱”
丟下3 個孩子的“失蹤”妻子
睏難至極的都市育兒
住在附近的爺爺奶奶們
訪問新生兒時感受到的危險信號
想成為父母?來自職場的否定
男性的育兒休假現狀
第二章 流水綫化的分娩
發齣哀鳴的産科醫療
醫師資源緊缺的婦産科
産科醫療的危機程度
醫師工作過於忙碌造成的弊病
在哪兒工作都悲慘
“醫院不同,這一點也迥異?”
在“私人診所”分娩
麵對“簡單體檢”時的不安
人數驟減的資深助産士
東京以外地區日益加劇的惡性循環
第三章 被剝奪的孩子的幸福
被迫過勞工作的NICU
細緻周到的看護卻遭否定
失去“感謝”之音的職場
醫師資源稀少的兒科醫生遭遇妊娠解雇
父母成長的機會
在這傢醫院分娩,是件好事嗎?
為何偏偏是女性無法工作
被幼兒園驅逐的“一無是處的孩子”
受看護的殘障人士與不受看護的殘障人士
正視虐待的現場
發生在愛嬰醫院的事
“必須告訴大傢,養育孩子不是兒戲”
讓母子遭到孤立的食物過敏
第四章 創造良好的生育環境
想對即將迎來寶寶的父母這樣說
“正因為我在工作,育兒時纔更有動力”
從育兒復歸職場的助産士們的心聲
讓離職率銳減的住院部
奮戰中的地方診所
必不可少的是“寸步不離的助産士”“能嚴厲責罵的醫生”
質問醫療水平高度發展之後的時代
當孩子的容身之處減少時
心疾患者的光明未來
收獲好成績的“職業媽媽小組”
理應重新認識的母乳價值
備受矚目的“袋鼠式護理”
茨城縣首次發行的“母乳券”
構築互幫互助的場所
營造能夠生育的社會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