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家专栏作家 杨猛
居伦敦三年 以中国人的视角另眼看英国
他山之石以攻玉 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2016年杨猛搬到英国,《伦敦的25封来信》收入的25篇文章,是杨猛居住在伦敦的三年间写就的,记录了他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
【内容简介】
《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非虚构写作者杨猛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伦敦的25封来信》涉及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了那些在今日英国“宁愿受苦也沉默”的华人群体;杨猛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也写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中国人”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他还记录了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杨猛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杨猛,资深记者,非虚构作家。
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荣获日本举办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主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为止,专注非虚构写作。
著作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在秋日的一个午后,一口气读完杨猛《伦敦的25封来信》。作者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记录了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从一战华工、华人群体、中国家庭到社会事件,一步步深入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华人群体如何克服艰难面向未来。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
评分 评分在秋日的一个午后,一口气读完杨猛《伦敦的25封来信》。作者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记录了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从一战华工、华人群体、中国家庭到社会事件,一步步深入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华人群体如何克服艰难面向未来。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
评分本书简洁流畅、平实温和的文风让人读得非常顺畅。作者从职业记者、外来移民、父亲等多重身份出发,记录了自己眼中观察到的英国社会方方面面:文化、政治、教育、社会案件等等。其中最让我心有戚戚焉的是教育话题,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对几个著名社会案件的报道与分析。采用25封来信这样的体裁非常适合本书娓娓道来的行文气质,没有说教和强行上价值,更多的是一种记录与交流。
评分读前还惶恐可能存在文化隔阂影响理解,是多虑了。作者由自己参加的老照片讲座写起、由对国内报道的好奇与探究写起、由BBC节目写起......足够日常,像日记或随笔娓娓道来,通畅真诚;但又不只为记录而作。现象只是种陈述,其中的思考也都凝练深入,没有强行升华的尴尬或反复论证的冗杂,恰到好处的点题。太喜欢这个叙述的“度”了。
评分提供了可爱的视角,文化差异还是有趣,孩子的教育,隐私,纸媒,马克思,跨国婚姻,迟来的正义,未解谜案
评分中国记者对英国的社会观察,涉及到英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等。
评分感触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