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独处

如何独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乔纳森·弗兰岑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360
译者:洪世民
出版时间:2021-7-21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2993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心理学
  • 孤独
  • 内省
  • 生活哲学
  • 情绪管理
  • 个人发展
  • 正念
  • 自我认知
  • 人生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我们是否要为适应真实世界而接受治疗?

我不需要,这个世界也不需要。

★《自由》作者乔纳森·弗兰岑随笔集——

一部叩问时代、反思自我的智识之作

★2021精装典藏版。

★敏锐、真实、大胆、犀利、浪漫、诚恳!

★《纽约时报》《时代》《书单》长文推荐!

★矛盾的自我、幽默的性、媒体的伪善……收录14篇内容充实、见解独到的文化评论与自我思考。

★从流亡的读者到孤独的作者,从捡破烂到筛烟灰,从监狱系统到性爱书籍……每一篇文章都闪耀着智慧和文字的光辉。

★与书名“如何独处”相反,读这本书不会感到孤独……这部文集凸显了弗兰岑的优雅、敏锐,以及作为随笔作家的胆识,充满富于才智的自我意识。——《纽约时报》

--------------------------------------------------------------------------------------------------------

《如何独处》是《自由》作者乔纳森·弗兰岑的随笔集,记录了一位不轻易随俗、不断自我诘问的社会小说家、一个知识分子,历经挣扎与成长,挥别忧郁恐惧,臻至温暖的过程。

社交孤立、抑郁、悲观……在这个喧嚣世界的背后,涌动着无数暗流。逃不出人际的网,躲不掉窥私的眼,避不开邻居的纷扰,骨肉亲情是我们柔软的羁绊。我们在声色娱乐、光怪陆离的城市孤岛漂浮不定。

我们渴望逃离,渴望建造并居住于想象的世界。我们渴望独处。然而,没有对真实世界的归属感,就不可能在想象的世界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

美国小说家、随笔作家。以抨击现代传媒、书写普通民众著称,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1959年生于伊利诺伊州,1981年毕业于斯沃思莫学院德文专业。1996年在《哈泼氏》杂志发表长篇随笔《偶尔做梦》,表达了他对文学现状的担忧,从此受到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出版有小说《第二十七座城市》《强震》《纠正》《自由》《纯洁》,回忆录《不舒适地带:个人史》,以及随笔集《如何独处》等。凭借《纠正》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目录信息

作者的话
父亲的脑
帝国卧室
何必苦恼?
迷失在邮件中
艾瑞卡舶来品
筛烟灰
流亡的读者
天下第一市
捡破烂
控制单元
艰深先生
床上的书
圣路易斯见
二〇〇一年元月就职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所谓人生大事,你生活中的重要变化,说白了只是一种自我省悟——难道这不是一桩怪事?除了你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除了你不像以往那样担惊受怕,忧心忡忡结果大体上更加坚强以外,绝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明明是脑中一样根本看不见的东西,你却觉得比以往的任何经历都更加真...  

评分

此书是作者的随笔,多是作者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现象和事件的思考。作者作为小说家,尤其对当时美国文化现状有深刻的反思。在关注主流文化的同时,作者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华盛顿邮局的低效以及美国监狱的情况、大众性文化等有详细的研究和较深刻的思考。作者对美国文化和...  

评分

如果你是乔纳森•弗兰岑的粉丝,势必会和托马斯•品钦、科马克•麦卡锡,甚或昆汀•塔伦蒂诺的粉丝们遇到相同的烦恼,就是你为了等待他的新作,必须得将你平生所能拥有的最大的耐心派上用场,等上许多年。但通常你在这种极度煎熬的等待中,又感到始终伴随着你的其实是...  

评分

2017.10.已读 2017.10.5. 坐在市图书馆里,由于昨晚睡眠少,导致在撑着看到“艰难先生”的30页时,头枕在小臂上,眼睛一闭,本想放松眼睛,但就是眼睛累的不受控制地睡着了,醒来后感觉还好,但眼前对面的座位突然多了一个女人,我第一印象觉得是个美丽端庄的女性,她还穿了一...

评分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刹那就决定借阅,真正独自生活的日子不算太久,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孤独的伤感,急切的希望能够摆脱这一种现状,需要一些引导,有良好的独自生活习惯的同伴引导,更多的是自我引导,如何更好的自我引导呢?书,这是我唯一的认知,看好的书去引导自己更好的生...  

用户评价

评分

随手拿起的一本书,主要是书名吸引我,也是我近期疑惑的一个问题,有些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个可以认可的答案。 打开一看又是一本随笔集,第一篇文章就很奇怪—《父亲的脑》,从生理学和精神科去辩驳人类的大脑,试图弄清楚阿尔兹海默症的成因。 作为一个美国人,他的家庭模式竟然和中国家庭一样传统,一对看不出相爱的父母,抱怨的母亲和沉默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还试图隐藏的父亲。 这篇文章还是给我挺多感慨的。 至于如何独处,作者给出的答案应该是阅读和思考,不喜欢人群也可以不必融入人群,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反而能更加清楚自己的位置。 至于把写作作为谋生职业,他的文字确实有过于卖弄之闲,难怪有女读者写信批评,但他自己反而不以为然,因为不想变得通俗而又庸俗。

评分

太喜欢《何必苦恼》了,所有的小说家都是悲剧写实主义者

评分

翻译不好

评分

随手拿起的一本书,主要是书名吸引我,也是我近期疑惑的一个问题,有些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个可以认可的答案。 打开一看又是一本随笔集,第一篇文章就很奇怪—《父亲的脑》,从生理学和精神科去辩驳人类的大脑,试图弄清楚阿尔兹海默症的成因。 作为一个美国人,他的家庭模式竟然和中国家庭一样传统,一对看不出相爱的父母,抱怨的母亲和沉默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还试图隐藏的父亲。 这篇文章还是给我挺多感慨的。 至于如何独处,作者给出的答案应该是阅读和思考,不喜欢人群也可以不必融入人群,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反而能更加清楚自己的位置。 至于把写作作为谋生职业,他的文字确实有过于卖弄之闲,难怪有女读者写信批评,但他自己反而不以为然,因为不想变得通俗而又庸俗。

评分

杂文没什么可读性,纽约的城市,监狱,自己的书,乱七八糟,和书名没一点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