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

推销员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阿瑟·米勒
出品人:
页数:232
译者:英若诚
出版时间:2020-8-31
价格:4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83038
丛书系列: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悲剧
  • 戏剧
  • 美国文学
  • 社会问题
  • 家庭
  • 梦想
  • 幻灭
  • 资本主义
  • 心理
  • 死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巅峰之作

★ 著名戏剧艺术家、《推销员之死》中国首版主演英若诚先生翻译

★ 一举囊括普利策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三项戏剧大奖

★ “一枚被巧妙埋藏于美国精神大厦的定时炸弹”

《推销员之死》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巅峰之作。威利•洛曼是一名推销员,壮年时的他业务能力可靠,妻子琳达持家有道,两个儿子比夫与哈皮也让他引以为傲。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好运气似乎正离他远去,他的生活也渐渐失控……作者撕碎了“美国梦”的光鲜表象,满怀同情地洞察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不动声色地将其希望和痛楚呈现在戏剧舞台之上。本剧发表于1949年,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742场,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是首部一举囊括三大戏剧奖的剧本,让阿瑟•米勒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198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本书译者英若诚先生为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在阿瑟•米勒亲自导演的《推销员之死》中国首演中担任主角。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 “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目录信息

导言/梅绍武
第一幕
第二幕
安魂曲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碎梦——浅析《推销员之死》剧中人威利•洛曼悲剧命运的根源 透过《推销员之死》,我们看着威利•洛曼的美国成功梦如何被时代一点点撞击得面目全非。 威利原本笃信依靠个人魅力和不懈的努力足可获得成功,他抱着最热切的“人人都能成功”的梦想为老板拼命奔波。牺...  

评分

这部戏演起来一定很迷幻,也很考验演员。因为时空穿梭太了无痕迹。米勒是读到目前为止第一个充分利用灯光和音响的剧作家,灯光与时光联系在一起,乐器也有象征意义(长笛---发家)。原本我就觉得此二者可以作为戏剧里角色,这一次体验到了。 All My Sons作于1947年,Death of...  

评分

“What is the answer? How did you do it?”在Arthur Miller的剧本“Death of a Salesman”中,米勒描写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年过花甲的销售员如何在家庭与事业的泥潭中奋力挣扎,又如何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故事.开头的这句台词就是Willy最喜欢问的问题.关于这个剧本的评析已经遍布了...  

评分

也许威利的梦想中最悲哀的一面是,这些梦想有好多都与他无关。它们是从大众文化的储藏架上现拽出来的商品化的梦想。更绝望的是,威利身边的人都懂得这一点,他们试图向威利发出警告,可是他根本不听。 在话剧的一开始,威利的邻居和朋友查理由衷称赞威利为自家客厅吊顶的本事。...  

评分

《推销员之死》是一出典型的现代悲剧。它暴露了美国社会的某些弊病,粉碎了“人人可以成功”的神话。威利•洛曼是剧中的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在于死抱住错误的价值观念不放,不能面对现实。他的一生在错误的梦想中度过,也为了一个错误的梦想而死。威利代表了他那个阶层,因此...  

用户评价

评分

无论在哪里,人都不能靠梦活着。在美国不行,在中国自然也不行。

评分

人真的只能靠“梦想”活着吗?梦想发财,梦想母慈子孝,梦想自己的孩子是最成功的那个,梦想自己功成身退…可到最后才发现,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虚度一生,盼了一辈子,发现人生一场空。梦想总是在远方,总觉得“如果当初”,但真的让你回到当初重新做选择,也许还是会跟现在一样平庸(四叠半上线…威力那可怜的自尊心害了他,他也不明白,谁死了都一文不值的(特别是刚付清了房贷,人就没了!看看吧,孩子都是孽债啊,哈皮是个猥琐渣色男,比夫中学毕业时数学不及格以后就躺平了,一趟15年(笑死我了),父子一场,最终是连死活都不管啊。很喜欢伯纳德对威利说的那句:有时候也得拿得起,放得下。 “在这个世上只有卖得出去的东西才是你的。奇怪的是,你是推销员,可是你不懂这个。”

评分

看得直抹眼泪,七年多后再看也还是一样的触动,被美国梦淹没吞噬的自身,被深深伤害的家人,哪怕到最后也不愿醒来,宁愿付出生命,也要将梦想传给比夫,根本未曾反思,也不愿去看清孩子究竟是什么人,在洛曼•威利这里,真实的生活没有任何价值,远远比不上闪闪发光的梦想带来的欲望和名望更值得追求。“他错就错在他那些梦想。全部,全部都错了。”“他始终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人。”

评分

阿瑟·米勒说他最崇敬契诃夫和托尔斯泰,我却觉得这部剧更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气质上很难不让我联想到《白痴》。都是同样的自戕,以无上的骄傲把生活拖入无解的混乱与痛苦的深渊,毁灭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最深爱的人。老实说,我对威利·洛曼这样一个人实在同情不起来,自相矛盾又偏执狂的性格在生活中让人难以忍受,明明自知有巨大的过错,却又懦弱地不敢承认,只能用愤怒与偏执掩盖心虚,自我逃避。因为他害怕承认,他知道一旦真实地面对自己,那将是对其一生的全盘否定。结尾的自戕也是以臆想中的崇高牺牲实现自我摧残式的精神满足,是残酷的悲剧,但这种最高程度的无私其实是为了实现最高程度的自私。另一方面,被系统性地困在资本主义与消费主义中的人们又无路可逃,我这样高高在上的指责只因利维坦的铁拳还未捶在我身上,我们都是被困住的人而已。

评分

虽然阿瑟米勒死了好多年还新书首发比较滑稽,但是这书好于新书速递/热门虚构90%-100%吧。就编辑把里头骂老板,鸡娃的句子摘几个出来就足够轰炸城市中产的钱包叫他们买买买了好嘛!搞这么高冷干嘛?不过这个剧肯定还是舞台看更好,毕竟外在故事只有24小时,通过光和舞台设计实现的不黑场的时间空间回忆想象的转换还挺牛逼的。反正大多数人也不需要知道作者还特么在舞台设计里隐喻主角的心理状态,写的时候还致敬了出去回不来永远等不到的戈多。我前几天买了一本这种书豆瓣没条目goodreads没评论。所以不要自绝于人民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