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你的心愿去做吧,但是不要让任何人当你的审判员。”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代表作,1953年托尼奖最佳剧本
★著名翻译家、阿瑟·米勒译介第一人梅绍武先生译本
★每一个时代都不陌生的道德拷问与人性深渊
《萨勒姆的女巫》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代表作,1953年获得托尼奖最佳剧本奖。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1957年把它改编为电影。故事取材于1692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迫害案件。清教主义笼罩下的小镇出现了“女巫”,牧师巴里斯请来相邻教区的“驱魔高手”来协助调查。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相互怀疑、揭发甚至诬陷,随之引发蝴蝶效应,少女们的森林之舞最终将小镇变成了炼狱。男主人公普洛克托被人诬陷,却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米勒以史喻今,完美呈现了一则关于人性善恶、魔道冲突的寓言,揭示了强权势力的残酷无情,乌合之众的盲从之恶和道德信念的瓦解,大难临头时人们各自的选择,有人性中最深的深渊,却也有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 “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阿瑟·米勒 根据真实的萨勒姆女巫案改编而成,阿瑟米勒笔下的萨勒姆小镇,人人为了自保而虚构罪名,诬陷旁人,显然也是对当时美国盛行的麦卡 锡主义的暗讽。由几个女孩子引起的女巫案为什么最后演化为全镇的悲剧,涉及越来越多的无辜者,人性的意义和价值在当时的萨勒姆...
评分 评分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匪夷所思,看不太进去... 因为学业要求一定要看 坚持读完 看到第三幕和第四幕的时候觉得心里还是挺悸动的 关于宗教类的书籍作为not religions,但还是可以引发思考人性的 是悲剧,但是很值得看的一本.
评分阿瑟·米勒 根据真实的萨勒姆女巫案改编而成,阿瑟米勒笔下的萨勒姆小镇,人人为了自保而虚构罪名,诬陷旁人,显然也是对当时美国盛行的麦卡 锡主义的暗讽。由几个女孩子引起的女巫案为什么最后演化为全镇的悲剧,涉及越来越多的无辜者,人性的意义和价值在当时的萨勒姆...
人物、对话、节奏,方方面面都极其优秀!第二幕开始高潮迭起,太精彩了!读到的第一本情绪被完全带动的戏剧。人在利益引诱下的嘴脸真是恶心至极啊……有时候真怀疑一些原则性的坚守到底有什么意义,视若珍宝的信仰被肮脏的世界踩在脚下还有什么价值,当珍珠覆满尘土,它还是不是珍珠……尘土淹没了它的光华。无用的珍珠。
评分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困在萨勒姆的钟声中
评分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猎巫事件,写得中规中矩,整体也都是跟着预期在走,不过最后一幕还是泛起了点人物的弧光,对于这种丑陋的群体性狂热的反思仍是有价值的。猎巫这种行为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以各种形式绵延至今,本剧首演于1953年,可即使最离经叛道的艺术家也无法想象,仅仅十余年后,一场人类文明史无前例的猎巫运动席卷了一片神奇的土地长达十年,而其流毒甚远绵延不绝,并在四十年后的当下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人类的悲剧在历史中文学中艺术中被铭记,可也在时间中环境中头脑中被遗忘,所以再多的记录与反思又如何?只剩下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评分这个新版系列一共是6本,还有一本 《代价》。每本都有梅绍武序言32页,32x6=192,都相当于一本书了。。。
评分阿瑟米勒的这一部戏剧是近期读过的比较有趣的故事之一。它一共四幕,主要讲述了北美某小镇几位少女出于个人目的装神弄鬼以至于牵连上百人的故事。被诬告的人们在严刑之下,为了躲避被绞死,屈打成招。每一个人都被期待是完美无缺的基督徒,稍有不慎,平日的所作所为便会被放大,然后被扣上与魔鬼合作的罪名。整个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人物个性鲜明。主要角色普洛克托为了救被诬告的妻子据理力争,甚至承认自己的污点,却遭自己家的女仆倒戈,反咬一口。在强烈的求生欲的驱动下,他也想过放弃真相,但最后他因为无法违背自己的良心,慷慨赴死。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最开始就强调一切都是真的。基于历史真实事件的背景,让故事本身更加毛骨悚然。其次,从几个角色对话中可以发现,真正推动邪恶延续的是权利者的无能不作为以及和稀泥般的正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