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陈璇
出品人:
页数:307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1
价格:0
装帧:
isbn号码:9787519739317
丛书系列:天下·法学新青年
图书标签:
  • 刑法学
  • 法学
  • 比较刑法优秀成果
  • 思维训练
  • 刑法
  • 归责原理
  • 规范化
  • 法理学
  • 犯罪论
  • 法律哲学
  • 刑法理论
  • 行为规范
  • 责任认定
  • 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归责是犯罪论的核心范畴,《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堪称该领域一部具有相当开拓性的力作。本书既有宏观广阔的理论视野,又能深入危险判断、合义务替代行为、规范保护目的等具体问题当中展开丝丝入扣、细致缜密的分析;既广泛借鉴德国、日本等域外的理论成果与经验,又始终以中国的规范与典型判例为立足点。

作者简介

陈璇,1982年5月生,广东省阳江市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学者(B岗)。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基础理论。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信息

导言
一、本书的问题意识
二、本书的基本内容
三、未竟课题的展望
第一章 客观归责中危险的判断方法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一般人认识+行为人特别认识”之事实认定模式的困境剖析
一、主客观要素之间的相互混淆
二、实际适用中存在的种种疑问
三、事实上未能真正地贯彻始终
第三节 “一般人认识+行为人特别认识”之事实认定模式的根基反思
一、以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为视角展开的思考
二、以普遍化的决定规范理论为对象进行的检视
第四节 “以全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一般人预测”之判断标准的确立
第五节 基本的结论
第二章 注意义务的规范本质与“标准人”
第一节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探寻注意义务的规范本质
第三节 注意义务标准人的设定方法
一、前提厘定:量力设规并非直接从“能为”推导出“当为”
二、问题聚焦:标准人之争只涉及“力素”而无关“心素”
三、目的理性:注意义务标准个人化乃刑法目的之内在要求
四、理论思维:二元注意义务标准说既叠床架屋又前后矛盾
五、政策效果:注意义务标准的个人化无碍于社会进步
第四节 基本的结论
第三章 注意义务与填充规范的关系
第一节 填充规范的机能之一:简化注意义务的司法判断
一、空白罪状的基本解释原则
二、填充规范的能力关联性审查
三、填充规范推断注意义务的例外
第二节 填充规范的机能之二:划定被容许风险的边界
一、客观归责论中的被容许的风险
二、社会角色的期待并不等于刑法的期待
三、纯客观视角难以胜任归责判断的使命
四、被容许风险的本质:针对能力缺失状态的归责排除事由
第三节 基本的结论
第四章 注意义务的结果避免能力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前提:作为犯还是不作为犯?
第三节 核心:危险升高还是确定能够避免?
一、 基本思路:对假定因果流程的限制性运用
二、判断标准:对法益侵害危险的优势性升高
第四节 余论:危险创设还是危险实现?
第五节 基本的结论
第五章 注意义务的规范保护目的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结果预见可能性标准的困境及其突围
一、预见可能性标准之批判
二、规范保护目的论的提出
第三节 注意义务规范保护目的的功能边界
第四节 注意义务规范保护目的的认定方法
一、对“注意义务规范”的确定
二、对“保护目的”的探求
第五节 客观归责理论的实践论优势
第六节 基本的结论
第六章 违法性认识的归责意义
第一节 问题、素材与思考路径
第二节 研究前提的确定:违法性认识具有影响归责的功能
一、反思责任与预防的关系
二、告别“不知法不免责”的观念
第三节 责任原则的坚守:违法性认识具有参与规制故意的机能
一、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定位问题
二、违法性认识是故意的组成部分
三、小结
第四节 预防政策的实现:违法性认识之具体判断方法的展开
一、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
二、违法性认识中的“认识”
三、小结
第五节 基本的结论
第七章 因果流程偏离的归责判断
第一节 因果流程的偏离:摇摆于主客观之间的难题
第二节 故意的认识对象:不包含具体的因果流程
第三节 危险实现的认定:结合规范目的的事后判断
第四节 另立的主观归责:一个不应当存在的概念
第五节 回归实践:对典型案件的具体分析
第六节 基本的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归责概念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在行为与结果之间杂多的因果流程之中,挑选出刑法规范关注的,因而应被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行为规范进程。而刑法归责理论经历了从事实归责到规范归责的漫长历程之后,终究在规范评价中找到了“安身之所”,并结出了主观归责与客观归责两个硕果。陈璇教...  

评分

作为国内归责领域的最新著作之一,该书对规范保护目的、违法性认识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在这些具体的归责领域提出了规范的合理能力说等理论贡献。可以说,对于推进客观归责和主观归责的具体原理在中国的深化而言,这本书以及书中所载的论文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想要...

评分

作为国内归责领域的最新著作之一,该书对规范保护目的、违法性认识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在这些具体的归责领域提出了规范的合理能力说等理论贡献。可以说,对于推进客观归责和主观归责的具体原理在中国的深化而言,这本书以及书中所载的论文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想要...

评分

作为国内归责领域的最新著作之一,该书对规范保护目的、违法性认识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在这些具体的归责领域提出了规范的合理能力说等理论贡献。可以说,对于推进客观归责和主观归责的具体原理在中国的深化而言,这本书以及书中所载的论文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想要...

评分

归责概念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在行为与结果之间杂多的因果流程之中,挑选出刑法规范关注的,因而应被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行为规范进程。而刑法归责理论经历了从事实归责到规范归责的漫长历程之后,终究在规范评价中找到了“安身之所”,并结出了主观归责与客观归责两个硕果。陈璇教...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完第一章就明白,作者大有在归责领域再造山河的雄心,于是他目光逡巡,先为“注意义务规范”接引,再替“行为人标准”正名,问道于“规范目的”的世界中,最终以“因果关系的具体发展”为限,在主观归责和客观归责的上下之间划出界限。本以为这种的才情思辨足以令人动容,然而当作者在后记说:其脚步绝不止步于此,而是试图融汇前人智识,完成一次对法教义的超越时,我觉得我还是低估了他眼中那幅浩瀚的蓝图——千山独行,长歌当啸,一人一笔一剑,是要奔赴奥林匹斯山巅,与诸神角力。

评分

论文集,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买的必要...不过纸质阅读确实舒服一点。

评分

归责概念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在行为与结果之间杂多的因果流程之中,挑选出刑法规范关注的,因而应被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行为规范进程。而刑法归责理论经历了从事实归责到规范归责的漫长历程之后,终究在规范评价中找到了“安身之所”,并结出了主观归责与客观归责两个硕果。陈璇教授用一本书的时间,不仅带领我们回顾并反思了客观归责理论中“危险”的判断方法,还从过失犯的判断入手,从方法论层面(一阶层论还是二阶层论),判断的实质内容层面(注意义务与填充规范的关系),结果的规范关联层面(注意义务的规范保护目的)为我们展示了归责理论旖旎的一角。同时,陈璇教授对于违法性认识的归责意义的判断,使得传统的不法与责任要素有了一个重新的“洗牌”,其中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与事实错误的关系认识,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值得一读。

评分

归责概念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在行为与结果之间杂多的因果流程之中,挑选出刑法规范关注的,因而应被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行为规范进程。而刑法归责理论经历了从事实归责到规范归责的漫长历程之后,终究在规范评价中找到了“安身之所”,并结出了主观归责与客观归责两个硕果。陈璇教授用一本书的时间,不仅带领我们回顾并反思了客观归责理论中“危险”的判断方法,还从过失犯的判断入手,从方法论层面(一阶层论还是二阶层论),判断的实质内容层面(注意义务与填充规范的关系),结果的规范关联层面(注意义务的规范保护目的)为我们展示了归责理论旖旎的一角。同时,陈璇教授对于违法性认识的归责意义的判断,使得传统的不法与责任要素有了一个重新的“洗牌”,其中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与事实错误的关系认识,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值得一读。

评分

看完第一章就明白,作者大有在归责领域再造山河的雄心,于是他目光逡巡,先为“注意义务规范”接引,再替“行为人标准”正名,问道于“规范目的”的世界中,最终以“因果关系的具体发展”为限,在主观归责和客观归责的上下之间划出界限。本以为这种的才情思辨足以令人动容,然而当作者在后记说:其脚步绝不止步于此,而是试图融汇前人智识,完成一次对法教义的超越时,我觉得我还是低估了他眼中那幅浩瀚的蓝图——千山独行,长歌当啸,一人一笔一剑,是要奔赴奥林匹斯山巅,与诸神角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