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两百年》纪录片同名图书由纪录片主创团队编写,以纪录片为基础,增加、丰富了推动外科历史及其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辅以200余张严谨、科学、高清、精细的图片,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200年历史一一展现,是一本典藏级国民医学科普书。
全书通过采访50位国际顶级医学专家和12位中国两院院士,跨越12个国家的70多家医(学)院、博物馆,探索手术的前世今生。从解剖学的发展,麻醉、消毒和止血的攻克,进入腹部,攻入头颅,打开心脏,移植置换,抗击癌症,手术未来八个方面进行阐述,系统、深入、全面地展现手术背后的神奇与辛酸。让我们看到,医学每前进一步,都有“医生勇士”的“以身试法”,还有对医者仁心的敬畏。
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200年的手术历史,也是彰显万物灵长的人类独特的“进化”史。无影灯下,柳叶刀锋,探索身体,认识自我,是医学永不停止的主题。
《手术两百年》总导演陈子隽:
“80后”资深纪录片导演,中国传媒大学硕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片人、总导演。代表作品:《手术两百年》《吾土吾民》《瓷路》《调查北纬三十度》等。作品曾获“金红棉”国际纪录片奖、“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等业内大奖。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这也是每一个医学生开学第一课要学习的知识。 医学是一门值得人类认真去探索的学科,它的来源,是因为人类救助同伴的本能,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有时候,哪怕你用尽了最后一...
评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这也是每一个医学生开学第一课要学习的知识。 医学是一门值得人类认真去探索的学科,它的来源,是因为人类救助同伴的本能,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有时候,哪怕你用尽了最后一...
同样是电视片成书,质量跟《无缘社会》没法比。 制作太不用心了,不能算是一本书,还不如一些科普公号推文的质量。
评分结合《手术两百年》纪录片来补充阅读为佳。不过有两个小遗憾,一是没有附上这些外国历史人物的原名,毕竟译名不是唯一的;二是字体有点小,我年纪大了哈哈还是习惯大字体。
评分简洁连贯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帮助医生,但不能期望将来有一天机器代替人。 因为一个医生永远都要走到患者的床边做面对面的工作。面对面的时候,医生才会非常郑重地说:“我是你的医生,你是我的患者。”这是负责,这是尊重。
评分2020-非虚构04-92/100分:极好的医学科普书籍(可能原版纪录片更加优秀),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某个导演说的,"医学就是个‘向死而生’的过程","活体交叉循环手术"堪称手术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奇想,并且成功带动了人工心肺机的发明。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当年给我做囊肿切除手术的医生和护士们,我要是放在100年前,就是稳挂啊。
评分并不多见的“高清”的阅读体验,从眼球、脑血管、心脏瓣膜都一一清晰得见;非常涨姿势的阅读体验,才知道原来刺绣女工们也是手术进步的推动力,黑死病对解剖学的促进,还有我一直有点嫌弃的九院,居然已经实现了吴宇森老师的Face/Off(我道歉);也是颇为悲情的阅读体验,从远古的祖先到今天,历经多少痛苦坎坷才换来医学及手术的进步,“不仅是医生的劳苦,也包括患者的鲜血和生命”——这个说法尤其动容,每一步前进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付出的结果;“敷裹在人,治愈在神”,前路征程依然漫漫,这也是读来悲情的原因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