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罗森维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李丹丹
出版时间:2020-4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171366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管理
  • 心理学
  • 商业
  • 光环效应
  • 认知陷阱
  • 经典商业案例
  • 批判思维
  • 心理学
  • 行为经济学
  • 决策学
  • 影响力
  • 认知偏差
  • 社会心理学
  • 营销
  • 沟通
  • 个人成长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正如股市上涨,我们会分析出一堆上涨的理由一般,对于一家成功的公司,分析师们也会认为它的管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有凝聚力的、战略是有前瞻性的;而一旦业绩急转直下,当初前瞻性的战略就会变成鲁莽,有凝聚力的文化会被说成一言堂,不然,那些成功的故事,怎么讲得顺口呢?

我们总是希望对商业的成功有一些合理的、确定的解释,进而提供一些明确的行为指示,迅速简单,逻辑合理。

成功是结果,却常常被当成原因。它也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持久,大部分情况下,长盛不衰只是事后按结果选择产生的假象。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对商业世界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导致我们误解公司业绩本质的种种认知花招是什么?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教授罗森维通过多年的企业调研和教学指出,实际上,我们的商业思维落入了一系列认知陷阱,包括光环效应、因果联系、单一解释、专注胜者、缜密研究、长盛不衰、绝对业绩、本末倒置、组织物理学。在这些陷阱尤其是光环效应的作用下,大部分关于商业的理解都受各种假象左右,降低了我们清醒思考的能力,导致我们产生各种逻辑上的错误或者判断的偏差,从而影响我们对战略、领导、员工、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使我们看不见影响一个公司业绩的真正因素。

在书中,罗森维以思科、IBM等诸多优秀企业为例,向读者展示了光环效应是如何扩散的,从而让我们对决定企业成败因素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编辑推荐】

《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2007年度“最 佳商业图书”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盛赞,沃顿商学院教授约翰•金伯利、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泰洛克、《经济学人》等力荐

你权威,你说的都对?同一句话,为什么知名人士说,感觉比普通人说更有道理?为什么成功产品的经验,成功复制的可能性会被认为更大?

如何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商业成功?

心理学&管理学,深度解析关于成功要素的认知陷阱。

理性分析光环效应等9种思维陷阱带来的认知影响 ,获得清醒思考和理智决策的能力。

【名人推荐】

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摧毁了管理类图书中利用经验主义论断制造出的有关成功特质的种种迷思。对那些大师们所著的废话连篇、幼稚可笑的畅销书来说,本书不谛为一剂解毒良方。

——纳西姆·塔勒布 《黑天鹅》作者

在《光环效应》一书中,罗森维直言不讳,他革命性的分析堪称时下各种肤浅、程式化、简单化的流行商业书籍的一剂解毒药,这是本应时而生的著作。

——约翰·金伯利 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

商业书籍中鲜有能将实际知识和科学的严谨结合起来的佳作,而罗森维的大作不在此列。这是一本早该问世的杰作。

——菲利普·泰洛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该书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经济学人》

罗森维的确应该因写出这本观念大胆、言辞挑衅的佳作而受到赞赏..他向商学院教授和商业出版物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金融时报》

本书观点犀利,直指商业世界和商业建议中存在的假象。

——《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击破了许多商业书籍的内在逻辑,揭示出这些畅销书兜售的建议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有用。这是对商业书籍和商业报道一次彻底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卫报》

罗森维有力地控诉了管理类书籍的肤浅,批评了那些声称通过成功企业经验揭示优秀业绩根源的研究。

——约翰•凯 《今日管理》

这本书争论激烈,却又妙趣横生,揭示了许多管理类书籍研究方法不严谨、采集数据不可靠的问题。这类书籍成了令人安心的寓言故事,缺乏实证的可靠支持..该书敢于指名道姓..让我们看清了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管理类著作《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的本质。

——西蒙•考尔金 《观察者报》

作者简介

罗森维(Phil Rosenzweig),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长江商学院双学位EMBA项目联合主管。

加州大学经济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沃顿商学院博士。拥有30多年的商业和学术经验,专业领域包括战略制定、企业绩效和跨国企业组织设计、行业分析和竞争,曾在惠普任职7年,在哈佛商学院执教6年,并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区都开设了相关管理课程,在《战略管理》《国际商业研究》《管理科学》等杂志发表多篇关于跨国公司管理的文章。曾为微软、戴姆勒-奔驰、喜力、雷诺、雅高、迪拜铝业、沃达丰、MTN等知名企业提供顾问服务。

目录信息

自序 / XIV
前言 / XXII
1 我们知之甚少 001
为什么有的公司获得成功,有的却失败了呢?尽管相关研究数量众多,我们对此依然知之甚少。尽管有的研究达到了科学标准,但更多的称为伪科学更妥帖——它们披着科学的外衣,事实上称其为讲故事更合适。
2思科传奇 025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思科凭借出色的战略、对顾客的高度关注以及娴熟的收购技巧实现了业绩快速增长。当业绩泡沫破裂时,人们却说思科的战略不佳、忽略顾客、收购时鲁莽而不计后果。由于业绩下跌,历史被改写了。
3 ABB的跌宕沉浮 049
当ABB 业绩优异时,人们称它为新时代的奇迹,拥有伟大的企业文化、现代化的组织结构以及英明的领导者。而当ABB 衰落时,它却被看作拥有自满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混乱、领导者傲慢自大。ABB 自身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差异只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
4 我们身边的光环 071
影响我们商业思维的核心问题是光环效应。我们通常认为的影响公司业绩的许多因素,如企业文化、领导力等,往往只是基于公司业绩的简单归因。
5 实现自我营救的研究 091
有关公司业绩的学术研究是否能克服光环效应带来的影响?只有当它能以不受公司业绩影响的方式衡量自变量时,这才有可能实现。即便如此,许多研究依然存在其他缺陷,如因果关系假象和单一解释假象。
6 欲寻星光,却得光环 117
通过研究两部著名畅销书《追求卓越》和《基业长青》,我们不仅在其中发现了光环效应的踪迹,还有诸如专注胜者、缜密研究、长盛不衰等一系列其他假象。
7 堆积如山的假象 147
包括《从优秀到卓越》在内,随后的研究越发设计精巧、雄心勃勃,但却显露了它们关于公司业绩思考的许多错误,包括绝对业绩、本末倒置、组织物理学等假象。
8 故事还是科学? 173
许多商业畅销书在科学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但作为故事它们却更加吸引人。它们能够激励和安慰读者,却关注错了重点,有时还会将经理人们引入歧途。
9 再探商业问题之源 193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优秀业绩?有一种方式只关注两个要素:战略抉择与执行。然而,这两者都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公司业绩永远无法得到保证,为什么寻找成功秘诀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10 摆脱光环 213
经理人如何才能不被假象蒙蔽,大步向前?想想那些明智的经理人。他们抛开一厢情愿的想法,用智慧和清晰的头脑带领公司发展。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并且努力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11 贪婪与经济大衰退 237
人们为经济大衰退提供了一个满意的解释,那就是贪婪。尽管在华尔街动荡、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和英国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发生后,人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觉察到贪婪,但要提前发现贪婪的迹象却要困难得多。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事情出现差错,人们就会推断这是由于贪婪。而这只是光环效应的另一种体现。
12 回到当前 257
在本章中,我们将会看到英特尔、罗技和罗伯特·鲁宾过去几年的命运是如何变化的。苹果公司在光环笼罩下熠熠生辉,它的成功可谓空前,却难以长久保持。与此同时,乐高公司实现了惊人的转变,也让我们想起优秀业绩的两大驱动因素:合理的战略抉择以及严格的执行。
附录 / 278
致谢 / 286
参考文献 / 29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没有人会因为仅仅遵从了几条简单的公式就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成功涉及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且有一定的风险。职业经理人的任务不是跟在公式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收集信息并由此作出决策。 商业读物现存的种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管理者都是些大忙人,一面要顶着增值创收的压...  

评分

打脸很寻常,有说一句话打脸的,有写一篇文章打脸的,但是写一本书来打别人脸的不多,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打脸之作。本书打了很多人,管理学界的巨星诸如《追求卓越》的彼得斯、《基业长青》的柯林斯、变革大师科特都被无情吊打。作者控诉了这些大家有九大问题:误用光环效应;...  

评分

几年前在《IT经理世界》上读到岳占仁先生写的书评,没有太仔细看,但是一直惦记着。这几天从当当上买了回来,认真读了一遍后大呼过瘾。如果你读过〈从优秀到卓越〉或者〈基业长青〉,那你更值得得读读这本书,它会带给你一些新的思考。 长期以来,管理的“爱好者”们追逐着一...  

评分

还是读的电子书,看了豆瓣上别人的笔记,似乎有点不一样?(有些奇怪) 前面几章读着有些没有味道,用了很多很多的篇幅来论证,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论证过程其实看书最后的那几个表就很清楚了。或者可以自己给自己出个题,通过这些表格的数据,你可以看出些什么东西来呢? 曾经...  

评分

其实这本书根本不需要看它冗长的阐述。 是本好书,但是大致知道说什么就好了,畅销书大多不适合反复的花大量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我是在地铁上看完的 1、杂志,分析师们、商业评论者。往往都是结果导向的,每当一个企业在某段时间,取得了一个好的结果,就会被研究,就会被各...  

用户评价

评分

人的不理性之一在想寻找简单的因果关系,对复杂的事物和关系选择性忽略。用概率来思考战略。

评分

1、新版增加11、12两章,跟进08、09年经济危机分析和思考,及原文中前序案例的后续。 2、从成功结果分析一个企业、一个项目如何成功,虽然具有一定借鉴,但确实本末倒置。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该如何复盘,是我看此书不断思考的。

评分

何止是商业,包括对世界其他方面的认知,也要规避光环效应。必读书目!

评分

这本书最精华的论点在经济学教科书中随处可见,从第九章开始看起就行。总之就是尊重不确定性,极力得到真实,勇于和快速做出冒险尝试。但抛开书中的怼怼怼,说实话“光环”还是十分有用的,它唯一的用途就是“营销”和reputation,谁都想方设法提你一嘴,对于互联网来说就是流量,对于传统行业就是销量。

评分

读好书真的可以节省时间。 究竟什么才是公司业绩真正的驱动因素:1、明智的战略抉择,2、高效的执行。 为什么大部分商业类书不靠谱:1、因果倒置,在采集公司数据时容易被光环效应所误导;2、不科学,也不可能科学,因为不可能像物理实验那样,无法控制因变量和自变量; 3、变量过多,且存在博弈论效应影响。 为什么商业类书籍,靠谱的反而不畅销:1、用户喜欢「乞丐变王子」类故事(从优秀到卓越);2、用户喜欢确定性,喜欢有明确的答案,希望可以用简单的条件解释世界,获得内心平静。 要接受不确定性是常态,现实本身就是复杂模糊的,战略性的赌博永远无法确保成功。 作者非常推崇安迪格鲁夫、 罗伯特・鲁宾(承认自己的决策准确性 1:6,08金融危机缔造者之一,毁誉参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