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未知的一切,怎样才能不惊慌失措?
很多人越在乎什么,就越会被什么影响、干扰和伤害。
当你患得患失、质疑当下、胡思乱想时,人格核心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被外在的冲突消耗掉了,只会觉得内在空虚无比,根本没有力量支撑自己。
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表示:稳的感觉,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可以装得下很多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多的智慧和创造,沉稳、扎实地立足当下。
稳,源自内在的安全感,是情绪的耐受度的考验。容纳自己的无力、焦虑、失望、悲伤、恐惧,而不是越陷越深。
稳,源自内在的洞察力,是核心人格稳定的体现。客观地审视问题,容纳他人的指责、抱怨、依赖、脆弱和局限,不被冲突影响,不被情绪带跑。
稳,源自内在的创造性,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基。在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不再非黑即白看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方可扫除前进的障碍。
稳,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心境澄明、宠辱不惊的境界,更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向前的心理力量。
加藤谛三
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
著有《情感暴力》《不乖》《性格中的蜜与毒》等数十部经典的大众心理读物。
【内容简介】
现实的世界愈来愈变化多样,使得我们经常的眼花缭乱,而我们也随之渐渐乱了自己的脚步,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有些走上光辉,有些走上歧途,活到30岁,我又该怎样独善其身? “顺,不妄喜;逆,不惶恐;安,不奢逸;危,不惊惧。”看到这个句子的第一眼,我就喜欢的不行,因为我觉...
评分 评分文/槿墨茗 你知道自己“真实的样子”吗?你是否跟你自己真正的来过一次心灵对话吗?跟别人描述中的样子一样吗?是否在不同的场合观察过自己的情绪变化,是自己真实表达的内心情感吗?是否经过伪装,表现出来“应该”的情感呢? 你是否关心过自己有多久没有遵从过自己的内心了,...
评分读书选专业的时候,你有没有遭遇过父母的反对?找工作的时候,是不是遇到过被父母数落的情况?找对象,更是上演了了一场“断绝父女关系””断绝母子关系”的伦理大戏,那些年被父母反对的爱情后来都怎么样,这个话题更是上了微博热搜榜。 子女们的爱情,被父母反对的,十个里面...
内在的稳定性会让人成为足够强大的容器,能够容纳更多元、更复杂的问题与情绪。同时更好地消化、接纳它们。让它们成为人生与生活持续前进的助推器,而不是烦忧的心病。
评分寻找心灵不安的根源
评分较浅显的心理书,虽然没有剖析深入,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读者,分类够细,也方便自己对号入座,最后发现我就是多种症状的综合体!不好治,哈哈!
评分除了死亡教育让大家明白生命皆相等,这本书传达的中庸之道和接纳自己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工作,对于未来,对于社会,从幼年时的生长环境开始讨论,醍醐灌顶。每个章节都是当今社会人每天需要面对的事或人,共勉,自我成长。
评分昨天凑单买的书今天就到了,下午没事(其实是不想学习)就看完了。买的时候看到豆瓣有7.8分之高毫不犹豫就购了,没想到今天仔细一看居然只有25个人打分,怎么说呢这是本读了和没读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和市面上心理类的差不多,前面一些讲“撒娇欲”什么的还行,后面的自恋自卑就有些无趣,主要是阐述现象和原因(所有心理的原因几乎都根源于小时候家庭相处模式吗?),但是对于解决措施说的非常大而化之,倒是当当自赠的小本本很不错?这类书对于我而言是看一遍就吃灰的角色罢了。顺带一提,装帧很有意思,页码放在了书的内侧,全本以等边三角形贯穿始终呼应了书名《稳》。对了还有读的时候是和作者对话的感觉,有时候会赞同有时候会说我完全不这么想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