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街角发言者”

超越“街角发言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左亦鲁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20-5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6039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学
  • 政治学
  • 宪政
  • 表达自由
  • 网络治理
  • 新书记
  • 2020
  • 秩序与历史·美
  • 演讲技巧
  • 公众表达
  • 沟通能力
  • 自信心
  • 影响力
  • 领导力
  • 个人成长
  • 人际关系
  • 表达艺术
  • 沟通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研究表达权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表达自由“中心”以外的一些“边缘”或“边疆”问题。表达自由的“中心”以“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为代表,它以保护公共对话和政治言论为核心,重视言论的内容而非言论的媒介,对处理说话、写作和出版等传统和典型“言论”最为游刃有余,从中可以提炼出公共对话、政治言论、内容、“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和典型与传统“言论”等五个基本概念和元素。针对这五个“中心”概念和元素,本书分别以“内与外”、“政与文”、“质与器”、“旧与新”和“本与变”为主题,考察公共对话外的逻辑和正当性基础、文化言论的价值和表达自由的文化价值、媒介对表达自由的影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经典范式的挑战以及算法、人工智能对“言论”的突破和颠覆。通过研究这些“边缘”和“边疆”问题,本书希望探索表达自由地图中大片未探明地区,更好地反观“中心”,并思考挑战“中心”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左亦鲁,北京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耶鲁大学法学博士(2016)、法学硕士(2012),清华大学法学硕士(2011)、法学学士(2008)。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网络法。

目录信息

导论:边缘与中心 1
第一章 内与外:公共对话外的言论与表达 12
1.1 引言 12
1.2 新《广告法》与保护消费者 17
1.3 公共对话之外的言论与表达:广告、学术言论和专业言论 36
1.4 结语 55
第二章 政与文:宪法第四十七条与“二元”表达权保护 58
2.1 引言 58
2.2 横向解读:现行宪法对表达权的保护 61
2.3 纵向解读:表达权宪法保护的历史演变 81
2.4 结语 90
第三章 质与器:“基于媒介”模式与大众传播时代的表达权 92
3.1 引言 92
3.2 两种模式之争:“街角发言者”VS.“基于媒介” 94
3.3 “基于媒介”模式的确立:从广播到有线电视 126
3.4 再次面临选择:网络时代的到来 150
第四章 旧与新:告别“街角发言者”:网络时代的表达权 172
4.1 引言 172
4.2 前网络时代的表达自由:“街角发言者”范式 175
4.3 网络时代的表达自由:告别“街角发言者” 189
4.4 结语:表达自由的“想象力” 211
第五章 本与变:算法、人工智能与言论 215
5.1 引言 215
5.2 问题的提出:搜索王案、兰登案和百度案 218
5.3 问题的展开:算法受表达自由保护吗? 227
5.4 问题的延伸:发言者本位、听众本位与强人工智能的言论 246
5.5 结语 252
后记 25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提出了处于表达自由“边缘地带”的五项议题,对这些议题的介绍可以说是较为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 可惜的是篇幅实在有限,15万字的内容无法对每项议题进行详实的论述,也很难勾勒出表达权边缘的基本轮廓,只能让人感觉“边缘”是一个比“中心”宽泛得多且内容庞杂的领域。 各章节写作的质量与内容丰富度亦参差不齐,第三章对“内容”与“媒介”的区别规制进行了细致而清晰的梳理,但并非每一章都有同等的效果。期待左老师对这些议题的后续研究。

评分

本书提出了处于表达自由“边缘地带”的五项议题,对这些议题的介绍可以说是较为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 可惜的是篇幅实在有限,15万字的内容无法对每项议题进行详实的论述,也很难勾勒出表达权边缘的基本轮廓,只能让人感觉“边缘”是一个比“中心”宽泛得多且内容庞杂的领域。 各章节写作的质量与内容丰富度亦参差不齐,第三章对“内容”与“媒介”的区别规制进行了细致而清晰的梳理,但并非每一章都有同等的效果。期待左老师对这些议题的后续研究。

评分

过大的字号和价格扣一星,没有大佬推荐和作序加回一星。中文世界对街角发言者其实非常陌生,本书所谓边缘,其实才是我们更有切身体会的。在网络法的时代,看起来中文和英文世界分享大致相似的问题,但是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从中心向边缘,还是从边缘向中心。

评分

过大的字号和价格扣一星,没有大佬推荐和作序加回一星。中文世界对街角发言者其实非常陌生,本书所谓边缘,其实才是我们更有切身体会的。在网络法的时代,看起来中文和英文世界分享大致相似的问题,但是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从中心向边缘,还是从边缘向中心。

评分

本书提出了处于表达自由“边缘地带”的五项议题,对这些议题的介绍可以说是较为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 可惜的是篇幅实在有限,15万字的内容无法对每项议题进行详实的论述,也很难勾勒出表达权边缘的基本轮廓,只能让人感觉“边缘”是一个比“中心”宽泛得多且内容庞杂的领域。 各章节写作的质量与内容丰富度亦参差不齐,第三章对“内容”与“媒介”的区别规制进行了细致而清晰的梳理,但并非每一章都有同等的效果。期待左老师对这些议题的后续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