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權力

價值與權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王思渝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2
價格:0
裝幀:
isbn號碼:978753259432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遺産
  • 遺産保護
  • 考古
  • 王思渝
  • 批判遺産研究
  • 大遺址
  • 價值
  • 權力
  • 哲學
  • 社會
  • 政治
  • 思想
  • 批判
  • 結構
  • 權力關係
  • 價值判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中國的大遺址展示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價值”和“權力”兩個關鍵詞對隱藏在大遺址展示背後的主體和主體間關係予以瞭詳細的討論。全書建立在實證案例的基礎上,不僅對大遺址展示直接相關的展示形態、遺址公園等具體問題予以描述,還對以批判遺産研究為代錶的西方理論做齣瞭迴應,同時將重點落在政府行為、條塊關係、土地財政、考古學傢訴求以及在地社區等主體問題之上。藉此,全書一方麵想要以大遺址為例探討一種遺産研究的學術話語體係,另一方麵也希望對當下的大遺址實踐有更多的反思和啓發意義。

著者簡介

王思渝,20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獲博士學位,同年開始繼續在北京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嚮包括文化遺産、博物館學等。曾經長期在四川、河南、山西、山東等地開展文化遺産相關的田野調查工作,參與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部、國傢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等委托的研究項目,獨立或參與策劃多場博物館主題展覽,在國內外發錶相關研究論文10餘篇。

圖書目錄

目錄
序/杭侃
導言 作為一種現象的大遺址展示 /1
0.1 大遺址展示問題的政策框架 /3
0.2 章節安排與研究方法/7
第一章 大遺址展示的概念?既有研究與整體現狀/10
1.1 問題的邊界:“大遺址”和“展示”/10
1.2 關於大遺址展示的既有研究 /12
1.2.1 大遺址展示的方式與原則 /12
1.2.2 大遺址與主體 /15
1.2.3 小結 /17
1.3 大遺址展示的現狀 /17
1.3.1 考古特性的突顯/18
1.3.2 與公園的“聯姻”/23
1.3.3 遺留問題:考古與公園的對立?/34
第二章 視角與切入:從批判說起/36
2.1 批判的思想 /36
2.2 批判遺産研究的成型與發展 /38
2.3 不僅是遺産:批判研究在博物館領域的影響/40
2.4 以價值和權力切入批判 /42
第三章 2000 年以前的考古遺址展示 /46
3.1 考古?遺址展示與政治:半坡遺址博物館的建立 /46
3.2 基於“公”的保護與展示 /49
3.3 考古學傢的身份與挑戰 /56
3.3.1 齣土文物的歸屬 /56
3.3.2 考古學傢的態度 /58
3.4 小結 /63
第四章 變與不變:大遺址展示中的“失靈”睏境 /64
4.1 國傢文物局的倡議與現實選擇 /64
4.1.1 國傢文物局的製度設計 /64
4.1.2 政策齣颱的價值與權力背景 /69
4.1.3 大遺址展示政策的特點 /72
4.1.4 被作為“典範”的大明宮遺址 /74
4.1.5 國傢文物局層麵的降溫 /79
4.2 經濟訴求下的地方政府/81
4.2.1 建設和土地的吸引力 /82
4.2.2 工程建設類項目的意義 /86
4.2.3 文化名義和土地經營 /89
4.2.4 展示與區域重塑 /99
4.3 小結 /108
第五章 2000 年以後考古學傢的身份轉換 /110
5.1 大遺址展示相關政策中的考古工作 /110
5.2 與規劃團隊的閤作睏局 /112
5.2.1 谘詢和審核:大明宮遺址案例的嘗試 /113
5.2.2 “便利性”陷阱:僅被作為基礎材料的考古工作 /115
5.3 考古學傢的參與:持續工作?持續閤作 /117
5.3.1 常見的參與模式 /118
5.3.2 金沙遺址案例的啓示 /120
5.4 突破的意義 /123
5.4.1 特定條件下的突破 /123
5.4.2 兩對二元結構以外的模糊地帶 /126
第六章 遺忘與隱現:大遺址展示與在地社區發展/130
6.1 移民與搬遷:從起源到爭議/131
6.1.1 思路的提齣與現狀 /131
6.1.2 繁重的實施成本 /135
6.1.3 基於遺産話語體係以外的影響 /137
6.2 在地社區的參與 /139
6.2.1 展示的先聲:管理問題上的在地社區參與 /140
6.2.2 展示設計當中對在地社區的呼喚 /140
6.3 “上”與“下”的糾結 /143
6.4 小結 /149
第七章 結語 /151
參考文獻/153
後記 /17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的博士論文。名字起的很嚇人,但內容沒有太驚艷。這種研究既不是考古學的方法,也不是批判遺産研究。有點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子,但都太淺顯瞭。語言錶述確實讓人很難讀,並發現瞭參考文獻的兩個小錯誤p171: the birth of the museum(少瞭the),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不是shape)。

评分

案例和政策分析為主,理論反思太少。有用的內容不多。作為博論,有些不閤格瞭。

评分

作者的博士論文。名字起的很嚇人,但內容沒有太驚艷。這種研究既不是考古學的方法,也不是批判遺産研究。有點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子,但都太淺顯瞭。語言錶述確實讓人很難讀,並發現瞭參考文獻的兩個小錯誤p171: the birth of the museum(少瞭the),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不是shape)。

评分

作者的博士論文。名字起的很嚇人,但內容沒有太驚艷。這種研究既不是考古學的方法,也不是批判遺産研究。有點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子,但都太淺顯瞭。語言錶述確實讓人很難讀,並發現瞭參考文獻的兩個小錯誤p171: the birth of the museum(少瞭the),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不是shape)。

评分

案例和政策分析為主,理論反思太少。有用的內容不多。作為博論,有些不閤格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