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健康、育儿、大龄青年婚配、养老等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并快速蔓延,成为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纵横交错,给个人生活造成困扰并妨碍着社会协调发展。对此,这本书以“在丛林中开辟道路”为比喻,以“社会设计”的方法来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在社会调查和田野观察的基础,这本书详细地叙述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并列举了几种针对不同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让读者快速掌握要领,为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做好准备。
笕裕介
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与山崎亮合作创建社会设计公司。后来继续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设计领域,并深入进行实践研究,撰写了《设计,将能改变一个地区》《什么是专为地震灾难而做的设计》他获得过日本优良设计前沿奖(2010),日本儿童设计奖评委会特别奖(2011),日本计划行政学会奖励奖(2011)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距离我所需要的假大空还是差了不少,这个是一个实践手抄本
评分特别好,很幸运的是,我从05年就开始接触社会设计,所以能感受得到这是一本诚意满满的书。适合初涉或者系统学习者用心阅读。
评分读起来特别舒服的书,作者特别相信设计者本身的状态和“直觉”,比如提到设计者对项目的自身意愿很重要,蕴含设计者自身经历和感知细节的零次信息、4个B的酝酿的步骤,这些看了都会会心一笑。大概这就是作者所认同的社会设计:最主要的是“人”(而非只是“用户”的概念)
评分细致到有点絮叨的日式方法书,作者是很温柔的人吧。「产生创意的过程和烹饪的过程很相似。想象一下有一口能产生创意的大锅:放进这口锅子里的是入手的各种材料(原始信息、二手信息),以及自制的汤底(零次信息)。将合适、优质材料处理后放进锅内(收集),搅拌、蒸煮(咀嚼),有时把火关掉,让各种味道融合在一起(暂时搁置),当材料完全融合后,一道菜就产生了(创意浮现)。将做好的菜给许多人试吃以进行改良(验证)。」
评分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社会设计:在“丛林中开辟道路”的过程。社会问题的丛林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都对这片丛林有着自己的看法,可只有走进去才会发现,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我一直都把社工比喻成这个社会的毛细血管,作者列举社会设计之旅的七个步骤跟社工的服务程序有异曲同工之妙,分享的第一个案例就是「救灾志愿者技能标识贴」,我最大的感受是:社会设计项目的原点一定是“人”。对我来说最受启发的是认识到分析和总结并不总是等同于“归纳”,归纳其实是从看似无法共存、不同性质的信息中抽取出要素,并将这些要素重新组合后,找到全新的含义,这就是发现创意的过程。用社会设计的思维再来看现在的社会问题,作为社工,我想我又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空间。如果以后有机会继续深造,我想我会念「社会设计」专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