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于1929年出版。
伍尔夫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
“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25-1941.3.28)
188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897年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希腊文和历史
1904年迁居布鲁姆斯伯里戈登广场46号
同年12月14日,初次在《卫报》上发表一篇未署名的书评
1905年开始在戈登广场46号举办“星期四之夜”
1910年为女性投票权运动做志愿工作
1912年和伦纳德·伍尔夫结婚
1915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出版
1917年和伦纳德·伍尔夫创立霍加斯出版社
1925年《普通读者》《达洛维夫人》出版
1927年《到灯塔去》出版,次年获法国费米娜奖
1928年10月在剑桥大学先后两次演讲
1929年《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出版
1931年《海浪》出版
1941年身体状况恶化,于3月28日投河自尽
周颖琪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毕业
工作与书为伴,翻译涉及童书、文学、自然和建筑
译作有《怪物比利·迪恩的真实故事》《企鹅及其他海鸟》《喀伦坡之狼》等
住在乡下,火车通勤,周末遛弯,看云观鸟
伍尔夫是一位女性主义的先锋,是我非常崇敬的一位女性。她说,一个女人要写作的话,最起码要有两样东西,一是有钱,二是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经济独立了,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作,环游世界,或是思考人生…… 一间自己的屋子,就拥有了一个让自己的心智完全独处自由的...
评分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长篇散文《一间自己的屋子》写于1929年,是她前一年在剑桥大学所作的“妇女与小说”讲演的总结。其中女作家必须要有“一年五百磅”的收入及“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观点,已成为现代女性主义的起源化身。对伍尔芙的观点我除了赞叹,并没什么多余的感受可补充;...
评分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长篇散文《一间自己的屋子》写于1929年,是她前一年在剑桥大学所作的“妇女与小说”讲演的总结。其中女作家必须要有“一年五百磅”的收入及“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观点,已成为现代女性主义的起源化身。对伍尔芙的观点我除了赞叹,并没什么多余的感受可补充;...
评分今年的冬天来得很快,气温骤降。 11月24日下午,韩国女星具荷拉被警方发现在家中死亡,疑似自杀。她是女团KARA的人气成员,91年生,17岁便出道了。 同时,她还有一个身份,雪莉的好友。 一个月前,在雪莉去世的时候,她还说要“带着雪莉的那一份,勇敢地活下去”。▲具荷拉和雪...
评分非常好读。从女性作家入手,应该是从文学史上的女性入手(包括作家,角色,女作家“选择”创作的体裁入手)谈女性权益,全本书不厚但是很精华,几乎一直在做批注。很适合与《厌女》共读,后者更加概念化。伍尔芙既敏锐又俏皮,太可爱了。(还能感受到意识流文风)
评分非常好,太好了,怎么说…豆瓣抽奖中了,太巧合这个阶段遇到这本书。如果我能重新来过…真的是不一样的活法。这本书的一些人生思考和深度心理剖析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面。
评分“莎士比亚有个妹妹……她活在你我之中。”
评分出乎我的意料。今天开始读这本书只是因为在豆瓣标记的第一本书是伍尔芙的但一直没能读完,对主题其实有点不以为然——对女性来说,何止是写小说呢,现在做哪件事不需要钱和属于自己的空间? 看完后发现 虽然本文并未能超越这个划定的主题,但其基于历史的论述总体来说是成功和完整的,也时见精彩之处。翻译也不错,值得一读。也许过分强调经济能力的作用让一些人反感,我倒觉得话糙理不糙(具体金额并非重点),先谈生存才有生活。 btw好想看看玛丽·卡迈克尔那本《Life's adventure》哦。 博士时希望能做类似关注历过去中下层女性的生活的课题。
评分女权啥的已经不想再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